在香港警方持續暴力鎮壓民眾抗議、大肆抓捕民眾之際,9月2日,路透社獨家報道公開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一次閉門會議上長達24分鐘的講話錄音。這段被外洩的講話內容儘管遭到林鄭的指責和否認,但外界普遍認為,這種小圈子內的講話更具有真實性。筆者認為,其講話傳遞了五個信息。

一、中共中央政府與港府、特首的真實關係。林鄭稱自己作為香港特首,在「反送中」事件中無法對此事做主,政治上的作為有限。她還說:「對一個(香港)行政長官來說,在香港引發這麼大的浩劫,是不可原諒的,真的不可原諒。如果我能選擇,首先我會辭職,以下台致以深刻歉意。但我(因無法做到)請求你們的原諒。」

顯然,林鄭此刻的角色十分尷尬,如何回應民眾自己說了不算,同意撤回送中條例自己說了不算,就連下台自己也說了不算。或許到此時,林鄭才意識到自己上了中共的賊船,想跳下來實在是身不由己,不知內心是否已然後悔其在有意無意間收到的中共給其家人的「好處」,並且不得不在公開場合為中共站台。

可以說,不管林鄭是出於何種目的如此表態,其說辭無疑證實了特首乃是中共傀儡這一很多人早已知曉的事實,進而也打了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的臉,其所謂的中央政府支持港府的行動的潛台詞就是港府必須聽從中央的指令。中央政府與港府、特首的這種關係,只能讓人慨嘆「一國兩制」事實上早已變了樣。

二、香港當前發生的事情以及香港未來的走向的決策者不在香港,而在北京。9月3日飛抵台灣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峰亦公開表示,《逃犯條例》(送中條例)是否會撤回、香港的警察是否會繼續暴力打香港人、香港是否有民主選舉這三件事的決策者是習近平,而不是林鄭。林鄭只是個代理人。這意味著原本隱身在幕後,以港府做擋箭牌的北京當局,要直面上述問題,換言之,香港發生的任何暴力事件,任何流血衝突,都與北京當局脫不了干係。外界將密切關注中南海如何回應。

三、國際社會干預有效果,北京意識到出兵香港得不償失。林鄭在講話中稱「我想向你們保證,這是我自己的體會,北京絕對沒有出動軍隊的計劃」。儘管中共此前高調恐嚇,並在深圳陳兵,派特警、公安潛入香港攪局,利用駐港部隊換防增兵香港等,但不論是從幾日前台灣媒體曝光的中共內部指令,還是林鄭的「體會」,都可以看出,中南海高層還無法像當年鄧小平一樣,敢於在香港製造新的「六四屠殺事件」。

因為面對著不屈不撓的香港人,面對著不斷發出警告的美歐,中共高層清楚,一旦開槍,製造流血事件,其所引發的嚴重後果絕不是其所能承受得了的——不管中共媒體的嘴有多強硬。

但不出兵並不代表中共會放棄暴力鎮壓和恐怖威嚇手段。連日來港警(包括大陸警察)的大抓捕,面對民眾時的瘋狂,都在表明中共當局並不想向香港民眾做讓步,而是儘量在不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應的範圍內,打壓港人。只是這樣的打壓能讓港人屈服嗎?反而讓更多港人明白:今日不抗爭,明日就將如大陸人一樣,徹底失去了自由和民主。

四、北京並未設定平息香港抗爭時間,反而做好長期準備。林鄭在講話中稱,「北京沒設死線,他們知道這場運動會持續下去。所以我們進行了特別的安排,10月1日會有慶祝活動,但同時還會有很多障礙,10月1日會進行一場適宜的慶祝活動,北京和我們(港府)都不期望,能在10月1日以前結束這場(反送中)運動。」林鄭同時還透露,北京方面做好了長期準備,並沒有短期的解決方案。

林鄭的這個表態究竟代表誰向外釋放信號,還有待觀察,但這明顯與中共官媒和台媒透露的港澳辦紅頭文件中說的「十一前平息」和中共政法委暗示的中秋節前解決的說辭相左。顯然,如果北京高層不打算出兵鎮壓,又不打算讓步,那麼短期內確實沒有甚麼好辦法平息港人的憤怒。如同在中美貿易戰中採用的拖字訣,北京或希冀以拖待變,消耗港人的時間、精力,從而迫使在經濟上受到傷害的港人自動結束抗爭。問題是,港人耗不起,在貿易戰中備受打擊的中共就能耗得起嗎?

五、基於頒佈香港緊急法同樣將給中共帶來嚴重後果,林鄭的講話似乎也在暗示實施的可能性降低。因為一旦宣佈實施,雖然能暫時控制局勢,但卻無法令港人臣服,反而進一步損毀香港的貿易地位和國際聲譽,香港官員乃至中共官員受到美國制裁的可能性加大。

林鄭的小圈子講話大概是在給相關人士吃「定心丸」,但其被有選擇性流出,一種可能性是林鄭為自己開脫,但不排除是北京當局向外界釋放軟化信號。也就是說,既不能出兵,實施緊急法的可能性降低的中共當局,未來還需要繼續依仗香港警察和偽裝的大陸特警、警察,採用暴力在香港製造事端,打壓民眾。只是沒有人可以保證,這期間不會有惡性事件發生,屆時北京當局會不會突然變臉,實施緊急法或出兵。到那時,必須負責的北京當局會面臨怎樣的局面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