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在人的工作模式偏向長時間久坐或是站立,可往往一到下午或是傍晚,就感到雙腳腫脹,有些人甚至覺得鞋子都快穿不下了。為甚麼會這樣呢?是不是身體哪裏出問題了呢?

一位36歲長期需要久站的百貨公司服務人員,下班後發現腳踝處比平常腫脹,一按就凹陷下去,幾秒鐘後才慢慢彈回來。隔天起床後,腳腫的情況似乎稍微改善,但是到傍晚又腫了起來,於是到醫院求診。

為甚麼腳會水腫?

臨床上水腫分為二類:生理性水腫及病理性水腫。

生理性水腫,以20~40歲的女性為主,與個人體質有關,當職場需要從事長時間站著、久坐,或者吃了太多鹹味的食物時,很容易就會發生腳踝腫脹,甚至也會擴及小腿部位。另外有些會在生理期間才會發生腳水腫,但生理期後腫脹就會消失。

病理性水腫,常見原因有:

1. 全身性靜脈壓增加:如心臟衰竭、腎臟病等。

2. 低白蛋白血症:如肝臟疾病引發白蛋白合成減少。

3. 微血管性水腫:如過敏性血管炎等。

4. 淋巴性血腫:可能是術後併發症或惡性腫瘤引起。

5. 藥物引起水腫: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降血壓藥物的鈣離子阻斷劑、避孕藥等。

自我評估水腫的嚴重度

評估可用手指輕輕去按壓水腫的部位5~10秒,根據凹陷程度及恢復時間判定嚴重程度。

1+:輕度水腫,輕微凹陷 2 mm,立即恢復。

2+:中度水腫,中度凹陷 4 mm,需數秒才恢復。

3+:嚴重水腫,深度凹陷 6 mm,持續時間較久,約需10~20秒才恢復。

4+:超嚴重水腫,嚴重凹陷8 mm,會持續大於20秒,下肢已非常腫脹。

如何區別生理性與病理性水腫?

「生理性水腫」:

多半只有雙腳對稱性水腫;且恢復得很快。

「病理性水腫」:

可能單腳水腫,如深部靜脈栓塞。或除了雙腳水腫外合併其它部位水腫如臉部、腹腔等部位,且持續幾天未改善。

腳水腫該怎麼辦?

先找自己的家庭醫師評估,通過疾病史、理學檢查、生活作息,判斷可能引起水腫的原因;不要過於恐慌,醫師可能會安排心臟、肝、腎、甲狀腺功能的檢查來排除是否有疾病的相關性。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腳水腫 5種情況應立即就醫。

(1)心臟病:

可能伴隨症狀:走路、爬樓梯容易喘、呼吸困難、心跳急促。

(2)腎臟病:

可能伴隨症狀:小便有泡泡、血壓升高、貧血、倦怠感、尿量變少。

(3)肝硬化:

可能伴隨症狀:出現腹水、黃疸。

(4)甲狀腺機能異常:

可能伴隨症狀:(亢進):體重減輕、怕熱、手抖。(低下):代謝緩、心跳慢、易便秘。

(5)深部靜脈栓塞:

如深部靜脈栓塞,可能伴隨著疼痛。

水腫體質 醫師六大建議能消腫

1. 規則運動:針對長時間不動,下肢循環差最容易引起水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例如走路、慢跑、游泳、騎單車或有氧舞蹈等。

2. 泡熱水、抬腿、按摩霜的效果雖然不如運動,但是多少會有幫助。

3. 飲食宜清淡避免攝取過多鹽巴。

4. 正常喝水,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千萬不要單純認為「少喝水」會降低水腫。

5. 若是久站的上班族,可以考慮穿彈性襪上班來預防水腫。

6. 若是疾病導致的水腫,則須針對疾病治療,才有可能痊癒。◇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