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文攻武嚇之下,18日再有170萬港人冒雨上街頭,向中共與港府發出抗議。20日,有消息稱,這反映出港府的抑制示威的策略完全失敗,因此北京也不得不調整策略,準備先把特首林鄭拋出,「斬林滅火」。

截止8月21日,香港反送中已經進行11周,從6月16日200萬人大遊行至今,雖然時間過去了2個多月,但香港民眾的抗爭能量依然不減、民氣依然高漲,根據主辦方「民陣」統計,18日進入維園參加集會的人數超過170萬人。

而這只是保守數字,因為從銅鑼灣到中環一帶的集會人潮無法計算,所以估計實際參與人數約有200萬人。而且集會當天下著雨,依然沒有澆熄香港人頑強的抗爭意志。

外界輿論認為,如此龐大的人數,意義特別重大,因為集會前夕,大批武警集結在深圳,製造兵臨城下的恐嚇,警方暴力也不斷升級,甚至用布袋彈近距離射爆一少女眼球。但港人不畏不懼,堅持站出來,與北京和警方對抗。

聯合新聞網20日報道說,這反映出港府遏制示威的策略完全失敗,北京也不得不調整策略。有跡象顯示,北京正準備更換特首。

但是,更換特首只是調整策略,並不代表北京改變對港一貫強硬的政策。而對林鄭來說,未來10天,將是林鄭的「大限」。

8月23日,香港將有另一場大型活動,將由全民組成數十里長的人鏈,向全球展示抗爭決心;8月31日,民陣還將舉行另一次大遊行,如果屆時再有百萬人站出來,就等於宣判林鄭政府的死刑。

170萬香港民眾8月18日再次走上街頭舉行反送中示威。(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170萬香港民眾8月18日再次走上街頭舉行反送中示威。(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網傳林鄭月娥急病請辭

7月28日,網上就已經流傳信息稱,特首林鄭月娥患上嚴重健康問題,「無法履行特首職務」離職,改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署任,直至選出新任特首。

有港媒說,在6月16日200萬人遊行後,習近平已對林鄭月娥高度不滿。大遊行結束當晚,林鄭發表「道歉」聲明,「暫緩修例」變成「停止」。事後,林鄭分批約見數個團體期間,兩度躲在洗手間偷偷狂哭。

網絡還流傳出一段錄音顯示,當港府決定暫緩修例後,有親共建制派女議員曾當面爆粗口辱罵林鄭,將她罵哭後仍不依不饒。

在港人一波又一波的抗爭下,7月9日,林鄭宣佈修例已「壽終正寢」。但是,因港府沒有回應示威者的「5大訴求」,抗爭持續發酵。港府知情者披露,林鄭必須聽從來自中南海的最高指令,她還沒有被允許使用撤回修例這一敏感字眼。

8月12日,台灣大學政治系榮譽教授明居正在自媒體分析:北京與示威者之間已不存在退讓空間,中共接下來,恐會犧牲林鄭的性命,來平民憤及掩蓋它在整件中的罪行,中共也會犧牲香港警隊的高階警官,與第一線臥底的警察。

他說,當事情到了一定轉折時,林鄭及警官會是下一個犧牲品,所以希望他們能夠利用這機會,儘快想辦法自保,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國際社會呼籲,希望國際社會更多關注香港局勢,並提供必要的人道及其他方面的支援。

林鄭仍拒絕回應民眾的5大訴求

18日,又有170萬人上街後,林鄭20日召開記者會,仍拒絕回應市民5大訴求,只宣佈構建對話平台,開放予不同政治立場、不同背景人士參與;以及擴大監警會調查範圍。

對於林鄭月娥的最新回應,泛民主派批評林鄭在關鍵時刻仍未回應市民訴求,做法令人失望;公民黨議員郭家麒狠批,林鄭形同「向170萬名市民開戰」。

黨議員張超雄,質疑警方的執法不公平及涉嫌向黑社會「放水」,擔心長此下去市民要冒生命危險表達訴求。

民間召集人岑子杰斥林鄭對民眾的訴求不聞不問,「勢將香港推向粉身碎骨的深淵」。他說,在雨傘運動等事件後,港府都曾承諾建立對話平台、但最後都落空,他質疑溝通平台是陷阱、公關騷。

前《信報》總編練乙錚也認為,林鄭的回應欠缺任何的誠意」、繼續「搞分化」,「你說要停止暴力,但是卻沒有對警察的暴力說過一句批評,也都沒有對黑社會、「白衫軍」的暴力有任何的批評。那你所講的「暴力」是指甚麼?

練乙錚表示,港人的5大訴求環環相扣,根源在於不滿中共對一國兩制的破壞,也是港人多年來民怨的累積。

他說,如果真是要解決問題,就不止要解決「送中條例」的問題,一系列的違反兩制的做法都要取消掉。而且一定要有「真普選」作為一個屏障,「特首是要有民意支持的,不是只聽北京的話。所以我們提出這個5個訴求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練乙錚認為,共產黨的本性「是不見棺材不流淚」,所以不會真讓步,除非國際形勢逼得它不得不讓步,如經濟崩潰等等,中共可能會讓一些步。他預期反送中抗爭會持續下去並繼續升級,而這場運動也令港人乃至全球,對中共本質有更清晰的認識。#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