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再出問題。最新的消息是恆豐銀行被重組,此前,5月份包商銀行被接管,7月份錦州銀行出現危機。

今年以來,大陸中小銀行風險不斷暴露,中共處理此類危機的做法中,包括出台政策讓老百姓和社會對此買單。這些行為遭民眾指責。

恆豐銀行被重組

在包商銀行、錦州銀行出現危機後,近期第三家出問題的大陸銀行是恆豐銀行。

據財新網報道,8月8日,恆豐銀行重組方案正式獲批。6月2日,接近財政部和山東省的知情人士稱,山東省或將聯合有關方面注資恆豐銀行。

報道稱,恆豐銀行將增資擴股,山東省將通過旗下平台,承諾注資恆豐銀行30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恆豐銀行第一大股東;同時,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匯金)將成為投資者,但參股比例將少於20%。

也就是說,從股份到人事,山東省政府將全面控盤恆豐銀行。

近年來,恆豐銀行經歷了兩任董事長私分公款被查、40億剛兌風險、踩雷「僑興債」、高管大「換血」和總部遷址引發離職潮等事件,不良資產不斷暴露。各項數據顯示,該行情況持續惡化,2017、2018年年報均難產。

恆豐銀行前身為煙台住房儲蓄銀行,成立於1987年,2003年正式改制,恆豐銀行成為山東唯一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該行在全國擁有18家分行和306家支行。新加坡大華銀行(UOB)為其第二大股東。

根據彭博(Bloomberg)今年早前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加坡大華銀行希望出售其在2008年收購的恆豐13%股權。

市場普遍認為,恆豐銀行出現資金問題,情況較此前的包商銀行與錦州銀行更加嚴重,因恆豐銀行規模較大,總資產超過一萬億元,是這三家銀行中問題最大的一家銀行。

包商銀行和錦州銀行陷危機 中共急救

不久前,中共部份銀行已經出現了危機。

5月24日,包商銀行因嚴重信用問題遭中共央行、銀保監會接管,為期1年。數據機構路孚特(Refinitiv)的資料顯示,包商銀行目前未清償債務共206筆,總值738.3億元。

當時央行的聲明還口口聲聲指,包商銀行是個例,「中小銀行流動性較為充足」。

包商銀行被接管後,馬上有中共官媒引述消息稱,大陸再有部份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問題。

中共《證券時報》旗下的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5月29日引述金融監管人士消息稱,部份農村及城市商業銀行,因面臨嚴重的信用風險,處於技術破產的邊緣。這類金融機構要按照市場化原則清退。

根據《央行金融穩定報告(2018)》,2018年一季度,中共央行完成了對超4000家金融機構的首次央行金融機構評級,其中,評分結果在8級至10級的高風險金融機構達420家。

但此消息在大陸各大網頁上被迅速刪除,官媒也被迫道歉。

7月,錦州銀行也傳出面臨資金流動性風險。7月下旬,錦州銀行引入工行、信達、長城三家投資者。28日,工行、信達公告入股錦州銀行,工行出資30億受讓10.82%股份,信達出資18億持股6.49%,長城出資額則未被披露。

因經濟情況不佳,大陸有9家農商行被下調評級。7月末,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下調了山東鄆城農商行、吉林長春農商行、吉林長春發展農商行、山西平遙農商行、貴州仁懷茅台農商行、河南伊川農商行的評級,並將山西運城農商行、山東煙台農商行的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上海新世紀評級公司下調了吉林蛟河農商行的評級;東方金誠評級公司下調了山東莒縣農商行的評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調了貴州烏當農商行的評級。

迄今為止,四川成都農商行、山東鄒平農商行、山東廣饒農商行、山東博興農商行、四川攀枝花市商業銀行、錦州銀行、恆豐銀行仍未能披露2018年年報,以至於評級機構未能出具跟蹤評級報告。

中共大型銀行壞帳驚人 報道被迅速刪除

不但大陸中小銀行面臨資金問題,最近的陸媒報道顯示,連中共的一些大型銀行也存在嚴重的壞帳問題。

7月31日,隨著中共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前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被調查,國開行與海航和華信之間的利益關係被揭開。

國開行是中共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中長期信貸銀行和債券銀行,被稱為中共「第二財政部」,也是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之一。

8月初,《財新周刊》發表名為「胡懷邦陷落」的文章說,胡懷邦安排國開行推進的項目,包括華信、海航集團這樣已發生重大案件或瀕危的企業,國開行都是最大貸款行。華信是1949年以來給中共銀行業造成最大貸款損失的第一大案。

這兩家企業都幾乎可確定將給銀行留下巨額不良貸款。據國開行內部人士推測,胡懷邦在任期間,僅華信和海航的貸款就損失巨大,「華信的貸款損失一筆就在200億元左右,可能還有其它風險敞口。海航800多億元的國開行貸款中,估計至少損失大半;現在貸款本息都不還了,抵質押嚴重不足。」

截至2018年底,海航負債7500億元,其中從國開行獲得800多億元貸款。數據顯示,華信總負債2300億元,資產1800億元,已進入破產程序。

國開行在近5年多時間裏,其資產規模迅速擴張同時,踩的雷也越來越多。除了華信、海航外,還有永泰能源、盾安集團、ST天寶、華陽經貿、青海省投、東特鋼、賽維、印度RCom。

但這篇文章涉及的部份內容太過於怵目驚心,裏面更披露高層發出的16字指示,大意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一意孤行,後悔晚矣」,目前此文已遭中共全網刪除。

即使根據中共銀保監會8月12日的數據,二季度中共銀行的壞帳也環比增加3.6%,達到2.235萬億元。

出於維穩的需要,中共自己發佈的經濟數據一般都與事實相去甚遠。

中共進一步開放金融 外媒建議不進入

在銀行業流動性日益緊張的壓力下,中共加快對其金融市場的開放,遭到外媒的質疑。

7月2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宣佈,中共將把取消證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間從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月20日,中共國務院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其中3條是債市開放、7條和銀行保險業開放有關、1條與證券業開放有關。

這些開放措施公佈後,國際金融界及西方輿論反應冷淡。

近日,《華爾街日報》刊文《中國正在開放的新市場是投資者不應進入的》,該文描述中國正在動盪的債券市場,並以5月份中國包商銀行被政府接管為例說明政府對市場的巨大影響,提醒西方投資者應當警惕。

文章列舉數據指,5月初,大陸銀行的AA-級可轉讓存款證券(一種短期融資工具)的收益率比AAA-級可轉讓存款證券高出約0.3個百分點。在6月的一些日子裏,它們的差異高達0.7個百分點。

文章指,這看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基於信用質量的定價差異在中共銀行間歷史罕見,因為人們認為中共對銀行最終會包底。

同樣,大陸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即使按照中國金融資產的標準也是危險的,往往受到低評級債券或影子銀行貸款的支撐。當產品爆雷時,財富管理公司有時會面臨彌補投資者損失的壓力。

所有這些都建議西方投資者應採取最謹慎的態度:如果連大陸投資者也不確定哪些借貸人獲得了中共默許的包底,哪些借貸人則沒有,那海外投資者無論做了多好的研究,又有甚麼希望呢?

銀行業缺錢 中共瞄準民眾腰包

在金融機構出現一系列危機後,中共立即實施了一些措施,但措施目標卻是中國老百姓的錢包。

7月19日,中共銀保監會、證監會發佈《關於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修訂)》(簡稱《修訂指導意見》)。此次修訂重點在於放寬非上市商業銀行(主要以中小銀行為主)通過發行優先股補充其它一級資本的限制。

修訂後的《指導意見》,對於股東人數累計超過200人的非上市銀行,在滿足發行條件和審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將無須在「新三板」掛牌即可直接發行優先股。

讓中共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通過發行優先股,來補充資本金,這等同是到股市撈錢,讓社會、民眾買單。

有評論認為,各地城商行和農行大部份落入權貴手中,海航、聯想、明天系等控制了大批這種銀行。權貴們將資金抽逃之後,中共幫忙善後。

在此之前,中共監管部門支持商業銀行發行所謂「永續債」,並將其納入央行新型貨幣工具的合格抵押品且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也是意在支持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樣化「補血」。

到目前為止,中共的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已在近期先後發行了巨額「永續債」。#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