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稀土之憂」持續引發外界關注。日媒稱,中共的威脅令美、澳、日形成稀土產業三國聯盟,以期打破北京的稀土控制。而這一聯盟的形成將會改變全球稀土供應的競爭環境。

稀土被譽為「工業維他命」,它是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對許多高精尖技術產品至關重要。無論是軍用的激光制導武器、先進戰機、導彈,還是人們常用的手機、電動汽車等,都要用到稀土。

「日經亞洲評論」7月28日報道,東京政策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員Hikaru Hiranuma表示,中國(共)正在利用其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來向全球的主要消費者施加壓力。」

中國減少向美國出口稀土

今年5月,中美貿易談判破局後,中共威脅對美國打「稀土牌」。5月20日習近平視察江西稀土產業,考察時還有負責對美貿易談判的副總理劉鶴的身影。官媒不僅對視察進行高調宣傳,同時也發文強調,中國的稀土是箝制美國的一個有力武器。自這次考察後,鏑和其他重要稀土元素的價格已經攀升。

路透社7月27日報道,據27日得到的相關中國海關數據,中國6月向美國出口的稀土磁鐵比5月下降了3.9%。外界一直懷疑,北京將減少出口稀土產品,作為同美國打貿易戰的一部份。

因美國80%稀土進口依賴於中國,美國政府正在採取措施,發展本土稀土業,與盟友合作,應對中共在貿易戰中發出的稀土禁運或限制的威脅。

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份備忘錄中告訴五角大樓,尋找更好的方法來獲得可用於軍事用途的稀土磁鐵(rare earth magnet)。

玻璃上的鐵磁流體,玻璃下方為稀土磁鐵。(Gregory F. Maxwell/Wikimedia commons)
玻璃上的鐵磁流體,玻璃下方為稀土磁鐵。(Gregory F. Maxwell/Wikimedia commons)


實際上,在貿易戰打響之前,特朗普總統就一直非常重視擺脫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他於2017年12月簽署了礦物行政令,要求聯邦政府找出包括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物的新來源,加速供應鏈各階段有關礦物的開採、後處理及回收等步驟。

隔年,美國重新啟用了位於加州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礦。該礦在歷史上曾供應全球需要的大部份稀土元素,但在2015年因無法同中國的非法稀土礦競爭而宣佈破產,後者幾乎沒有環境控制,成本也很低。

芝加哥對沖基金JHL資本集團擁有芒廷帕斯近65%的股份。該集團創始人兼控股股東詹姆斯‧利廷斯基(James H. Litinsky)告訴《紐約時報》,開採稀土只是計劃的一部份。他計劃2020年重啟芒廷帕斯被封存的化學分離設施,生產稀土氧化物。該計劃部份基於他的評估,即貿易摩擦將持續存在,美國將尋求自給自足。

2011年芒廷帕斯稀土礦及其附近的衛星圖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2011年芒廷帕斯稀土礦及其附近的衛星圖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2018年2月,澳洲時任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訪美期間,特朗普和特恩布爾同意在戰略礦產勘探、提煉、處理、稀土和高性能金屬研發方面進行合作。

美、澳、日建立稀土業三國聯盟 以期打破中共的稀土控制

稀土其實並不稀少,但從礦石中提取稀土金屬卻對環境污染很大,因此很多國家選擇進口。目前,美國、印度、南非、加拿大、澳洲、愛沙尼亞、馬來西亞和巴西等國都有稀土的開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稀土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這種風險在2010年中共對日本實行稀土禁運後明顯地顯現出來。

2010年9月,中國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在釣魚台海域相撞。日本以妨礙公務罪逮捕中國船長,並稱事發地屬於日本海域。中共外交部則宣佈對釣魚台擁有主權,要求放人。兩國關係隨之激化,中共於當月便打出了手中的「稀土牌」,臨時切斷對日本的稀土出口。

由於在2010年之前,日本進口的稀土中90%以上來自中國。中共的禁運令日本緊急採取多種方式應對危機。日本除了通過稀土回收、稀土替代、稀土節省外,還轉向與澳洲稀土公司萊納斯(Lynas Corporation Ltd.)合作來分擔風險。2010年11月,澳洲政府稱「澳洲做好準備確保對日本的長期稀土供應」。萊納斯公司隨後發佈公告稱,與日本「雙日株式會社」(Sojitz)簽訂戰略聯盟協議,以爭取更多日本市場稀土供應。

2011年,日本「雙日株式會社」和「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公司」(Japan Oil, Gas and Metals National Corporation)提供了2.5億美元的資本和貸款,幫助萊納斯提高產量。萊納斯當時承諾以穩定的方式向日本供應稀土。

萊納斯是中國以外全球規模最大的稀土生產商,目前該公司提供日本稀土的30%,日本也是萊納斯最大的客戶。

萊納斯公司在2010年10月發佈的照片,顯示該公司在西澳地區建造一座稀土濃縮廠。(Lynas Corporation/Lynas Corporation/AFP)
萊納斯公司在2010年10月發佈的照片,顯示該公司在西澳地區建造一座稀土濃縮廠。(Lynas Corporation/Lynas Corporation/AFP)


眼下,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稀土之憂」令美國積極尋求與盟友國家合作。萊納斯公司再次成為中共稀土威脅的受益者。該公司已經與美國德克薩斯州藍線公司(Blue Line Corp)簽署了一份協議,在美國建立一家稀土分離工廠,預計在2021年可以開始營運。

「日經亞洲評論」報道,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日本也正在擴大與萊納斯的合作,從而在稀土行業建立一個三國聯盟,這與亞太地區的安全格局相似,在那裏,美國、日本和澳洲結盟,以對抗中共的軍事擴張。

中企生產全球高純度稀土元素產量的85%,萊納斯生產其餘15%。萊納斯一直在澳洲開採稀土,但在馬來西亞進行加工。萊納斯在5月份決定改變這一安排,並與美國藍線公司合作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立分離工廠。與萊納斯在馬來西亞的工廠不同,德州工廠將能夠分離鏑,這是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日經稱,鏑此前其一直是由中國公司生產。萊納斯在美國建立分離設施的舉動將改變這一全球競爭環境。

現在,華盛頓和坎培拉正在就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產進行密切合作。去年12月,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和澳洲地球科學中心(Geoscience Australia)簽署了一項初步協議,以支持聯合研究和開發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的礦物。

報道稱,萊納斯的戰略舉措顯然符合坎培拉的有關對經濟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物的戰略。

2009年,中共國企「中國有色金屬礦業集團」試圖收購萊納斯的多數股權,但因澳洲政府的阻撓而挫敗。

中共稀土威脅促成澳洲稀土產業的興起

除了萊納斯公司外,另一家涉及稀土產業的澳洲公司「北方礦業」(Northern Minerals)正在考慮改變其將稀土礦石出口到中國進行加工的傳統方法。該公司現在正在考慮在澳洲建立一個新的分離工廠的計劃。

《澳洲財經在線》6月21日稱,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稀土之憂」的另一面,是澳洲的稀土產業正在發生變化,一些新興產業的萌發未來或改寫澳洲的稀土供應鏈。

澳洲稀土採礦公司「北方礦業」正嘗試在西澳建立一個新工廠,不僅要開採用於出口的稀土礦石,還要做部份的加工,將鏑礦物質分離出來。該公司正與一家國際知名工業集團就供應事宜進行商談。公司發言人表示,自從有關稀土問題的新聞關注度提高以來,投資者的興趣有所上升。

報道引述「北方礦業」董事總經理巴克(George Bauk)的話說,該公司「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並找到一種方法加快這一步伐」,只有發展分離稀土工業,才能進入全球市場。

澳洲礦產開發商Alkane Resources在新州中西部Dubbo附近有一個稀土工廠,該項目的重點是稀土加工。最近,該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開發將分離的稀土礦物轉化為磁鐵金屬的技術,希望通過提供附加值更多的產品吸引客戶。

澳洲的黑斯廷斯科技(Hastings Technology)正在為其位於西澳的Yangibana稀土項目做準備,計劃於2021年底投產。

《澳洲財經在線》報道,澳洲最高科研機構「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金斯諾斯(Dudley Kingsnorth)教授是世界稀土專家之一。他說,在稀土成為貿易戰焦點之後,澳洲成為受益者,初步可增加30億至50億澳元的稀土產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