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惠普、戴爾、微軟等全球電子產品巨頭公司,以及亞馬遜等電商,都加入了從中國撤離生產線的大軍,雖然G20峰會上中美達成暫時「停戰協議」,也絲毫擋不住這些公司撤離的步伐。由此引發外界對中國經濟滯緩、或引發失業潮的擔憂。

《日經新聞》7月3日引用知情人的消息說,微軟、谷歌、亞馬遜、索尼和任天堂等公司,正在考慮將部份遊戲機和智能揚聲器製造業轉到國外。其它領先的PC電腦製造商,如聯想集團、宏基和華碩電腦,也在對撤出大陸的計劃進行評估。

電子科技巨頭轉到大陸以外

惠普和戴爾是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個人電腦製造商,他們共同佔據了全球40%的市場份額。

《日經新聞》的訊息源說,兩個公司計劃將其手提電腦生產的30%,轉移到大陸以外。

去年,惠普和戴爾共在全球銷售了約7,000萬台手提電腦。中國的重慶和崑山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手提電腦產品生產地。

一名當地政府官員告訴日經,惠普已將其2019年的產量預測,降至不到1,000萬台手提電腦,大約是兩年前產量的一半。

據知情人士透露,惠普在考慮逐步在泰國或台灣建立新的供應鏈,將大陸外的產量提高20%至30%。知情人士說,惠普可能會在第三季度結束時開始轉移。

另兩名知情人士表示,戴爾已經開始在台灣、越南和菲律賓開展手提電腦生產的「試運行」。戴爾手提電腦出貨量的大約47%,是賣到北美地區,而惠普手提電腦北美出貨量則為40%。

成本上升製造商轉移生產

儘管中美雙方開始恢復談判。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這些科技公司逃離大陸的計劃。多名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大陸的情況仍然非常不穩定,加上中國成本上升,也促使製造商轉移生產。

受貿易戰影響,這些全球最大的電腦和遊戲機品牌決定轉移生產,上個月,美國蘋果(Apple)公司傳出將對供應鏈進行調整,將15%到30%的產能從中國移轉至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分散中美貿易戰的風險與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其它服務器,網絡產品和一些關鍵電子元件的製造商也在移出中國大陸。

一些數據服務器公司如廣達電腦(Quanta),富士康科技和英業達(Inventec),都已將部份產品從中國轉移到台灣、墨西哥和捷克共和國,以避免額外關稅的威脅,並緩解客戶對安全風險的擔心。

經濟將放緩或引發失業潮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生產國,科技業為中國數十年的經濟增長提供巨大推動力,曾為中國帶來一時「繁榮」。現在外國科技公司的撤離,將對中國的電子產品出口構成沉重打擊。

根據中國大陸的前瞻數據庫,中國電子產品部門的進出口總額從1991年的100多億美元,急升到1.35萬億美元,激增136倍。

美聯社此前報道,外國消費電器等製造商已經開始將投資的重點移向東南亞地區。受此影響,中共科技產業的出口下滑了40%。

台灣經濟研究所貿易專業經濟學家Darson Chiu表示,「中國經濟將不得不進一步放緩,許多工廠工人只能另謀生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