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鑑圖說》插圖《主明臣直》,描繪長孫皇后盛裝恭賀太宗有正直的臣屬。(公有領域)
《帝鑑圖說》插圖《主明臣直》,描繪長孫皇后盛裝恭賀太宗有正直的臣屬。(公有領域)

這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皇后,梳頭時都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她時刻提醒自己:自己首先是皇后,然後才是女人。

她言行必循禮法,為了做一個合格的好皇后,她甚至著書三十卷,只為自律。她被唐太宗譽之為「嘉偶」、「良佐」。 文/宗家秀

十三歲嫁給 十七歲的李世民

長孫氏,小名觀音婢,公元601年生於河南洛陽。她出身皇室貴族世家,其父長孫晟是隋朝的大將軍,人稱「弓聲如霹靂,騎馬若閃電」,所以其家有「霹靂堂」之稱;其母篤信佛法。年幼時,曾有人卜卦,說長孫觀音婢「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履中居順,貴不可言」。

端莊美麗的長孫觀音婢,十三歲時嫁給十七歲的李世民,兩人婚後相知相伴,恩愛幸福。李淵稱帝后,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長孫氏受冊為秦王妃。

建唐之初,李世民常出征在外,長孫氏盡力為夫君免除後顧之憂。年齡雖然小,但她盡行婦道,相夫教子,悉心孝奉高祖李淵,言行必循禮則。

當時在外征戰的丈夫與皇帝疏遠,又為太子齊王所嫉,長孫氏盡力彌補丈夫與皇帝的嫌隙,努力周旋於妯娌間,恭順嬪妃,還試圖彌合李氏兄弟瀕臨破裂的關係。

像普通兒媳那樣力盡孝道

玄武門事變,當李世民帶將士正要衝入宮中之時,但見長孫氏騎一匹快馬趕到,穿行在虎背熊腰的將士行列,她從容勉慰將士,為他們灑酒壯行。秦王妃的親臨,使將士們無不感動,更加奮發無畏,李世民贏得了天下。

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13天後,長孫氏被冊封為皇后,應驗了關於她「貴不可言」「坤載萬物」的預言。

當了皇后,長孫氏還是像普通兒媳一樣,力盡孝道。每日早晚,她都必去給李淵請安,細緻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想辦法調節他的生活起居,常常拿著梳子為李淵理髮戴冠。

長孫皇后不爭寵,不驕矜,經常規勸太宗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妃嬪。她賢良恭儉,溫柔而豁達,以仁義治理後宮,對嬪妃體恤愛護,情同姐妹。嬪妃得了病,她送去自己正在服用的藥,對嬪妃的子女慈愛超過自己親生,嬪妃很少因爭風吃醋而惹是生非,後宮對她無不愛戴。

貴為皇后,但她的衣服用品都不講豪奢,飲食宴慶不尚鋪張,生活力求簡省。她與太宗的長子李承乾自幼被立為太子,其乳母曾因器物寒酸請求增加費用,長孫皇后說,「身為皇室繼承人,應該擔心憂患的是自己有沒有良好的品德、賢良的名聲,不應該去考慮自己缺少甚麼東西啊!」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冊《唐太宗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冊《唐太宗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堅決反對 哥哥掌握朝廷重權

長孫皇后經常與太宗共執書卷,談古論今。但太宗每每詢問她對時政的意見,她都推辭:「古人說過,母雞打鳴,是家裏要出事的徵兆。我一個女子,怎敢對國家大事說三道四?」太宗堅持要她說,她不作答,再三追問,她才說:「居安思危,任賢納諫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戰功卓著,太宗多次想擢升他為宰相,長孫皇后總是堅決反對:「我已身在皇宮,不希望兄弟再掌握朝廷重權。西漢呂雉、霍光家族的災禍,史上有鑒啊!」

太宗沒有採納長孫皇后的諍諫,任命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兼吏部尚書、左武侯大將軍。長孫皇后立刻勸哥哥讓位避嫌,於是長孫無忌向太宗再三請辭,最後朝廷改授榮譽銜,長孫皇后才如釋重負。

巧勸善諫

一次,太宗要殺一個養馬的人,因為他心愛的駿馬突然暴死。長孫皇后就對盛怒的皇上講了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齊景公喜愛的馬死了,要殺養馬人,老臣晏子順勢指責養馬人:『你犯了三宗罪:罪一,好好的馬被你養死了;罪二,害得國君不仁,為馬而殺人;罪三,我國在諸侯國中將受到嘲笑。』晏子說完時,旁邊的齊景公自覺過失,立刻釋放了養馬人。」

說完,長孫皇后問熟讀史書的太宗:「陛下想起這個故事了嗎?」聽了皇后這番話,太宗怒氣頓消,後來他對大臣房玄齡說:「皇后用平常的故事來啟發影響我,對我大有幫助啊。」

還有一次,太宗回宮龍顏大變:「我將來一定要找個機會把那個鄉巴佬殺掉!」

長孫皇后問鄉巴佬兒是誰,太宗說:「魏徵!那麼多人在場,他竟敢羞辱我!」長孫皇后柔聲細問原由,知道一定是大臣魏徵直言敢諫。然後她沒有說話就退了下去。

片刻之後,她換了一身隆重的盛裝,回到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稱頌:「恭賀陛下!」太宗見她面容莊重,非常吃驚:「何事如此慎重?」一本正經的長孫皇后回答:「妾聞史書說,君王英明,臣屬才能正直。有直臣魏徵,說明皇上聖明啊!我當然要慶賀您啊!」

虛心納諫的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視魏徵了。

有時太宗情緒不好,遷怒於宮人,長孫皇后就裝出一副比太宗更生氣的樣子,數落宮人的不是,主動要求把這些犯錯的宮人交給她,她代為處置,藉此把宮人保護起來。過一些日子,待太宗息怒,長孫皇后給他分析個中緣由,證明那些宮人無罪,就此避免了濫施刑罰。

長孫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下嫁,太宗命令給長樂公主的禮品,比當年長公主,也就是高祖的女兒永嘉公主多一倍。魏徵認為不合禮法,極力諫止。長孫皇后讚歎魏徵的正直,認為忠言逆耳利於行。隨後她派人賞賜了二十萬錢與四百匹絹送到魏徵家中,以示感謝,希望魏徵能將直諫之心保持下去。

伉儷情深

貞觀七年,太宗患呼吸道疾病,長孫皇后日夜悉心照料,一年多也未好。後來她就把一包毒藥藏在衣中,隨時攜帶,她對近侍說:「皇上若有三長兩短,我絕不獨自求生!」

後來長孫皇后身染重病,太宗決定大赦囚徒為她祈福,長孫皇后反對說:「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她不希望以自己一人而亂天下法度,太宗便答應了她。

長孫皇后先後為皇帝誕下三子四女,公元636年因病駕崩,死的時候才36歲。直到臨終最後一刻,她還在為太宗打算,希望他親君子遠小人,查納忠言摒棄讒言,請求太宗不要罷免房玄齡;不要讓自己家族的外戚掌握大權;她覺得自己無功於社稷,希望死後薄葬,不起墳塋。

太宗悲傷不已,遵從皇后遺願,營山為陵,是為昭陵。

後來太宗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起捨,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又在宮中建台觀,時常登高遠望昭陵,緬懷妻子。後因魏徵婉言指出,登觀思妻,卻不望先帝獻陵,實在不合法度,太宗這才拆毀了台觀。

太宗說,「我豈不知道皇后之崩是天命而不得不割情?只是想到失去賢妻良佐,我還是難以克制悲傷啊。以後我再也聽不到她的規諫了。」

從此太宗再也沒有封后,離世時與長孫氏合葬於昭陵。

《女則》

長孫皇后喜歡讀書,梳頭時都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她曾寫過一本《女則》,計三十卷,採集古代婦女、主要是歷代后妃的事跡並加上自己的評註,堪稱一部后妃教科書。

生前她不希望太宗看到,因為她著述意在自律,恪守本分,約束自己不要越權僭亂。死後,宮中的人把它奉給太宗。

看著秀麗的字跡,唐太宗悲切痛哭:「皇后此書足可垂後世!」並下令把它印刷發行。《女則》成為歷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書。

少年結髮的唐太宗和長孫皇后互相扶持二十三載,是伉儷情深、恩愛夫妻的典範。作為一國國君,太宗內有賢後外有忠臣,天下怎麼能不太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