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是普通不過的事物,隨處可見;中國西部及澳洲中部更是一片沙漠,萬里黃沙橫亙其中,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鑿成不同的自然地貌,令全球旅客絡繹於途,要一睹造物之奇。

沙粒大致可以分為沙漠沙、河沙和海沙,沙漠的沙粒主要在乾旱地區,石頭在風化作用下慢慢崩碎,細小的石頭風化成沙粒,被風力堆到一起形成沙漠,沙粒特點是圓滑而少稜角。再者,沙粒經風力帶動,會被吹到河岸,隨著河水流動而沖刷兩岸,最後沉在水底為止。河流改道導致河床乾涸後,露出的沙粒會再經風帶動,被吹回內陸沙漠。不過這個循環曠日經年,有可能需要兩百萬年或以上。下次當你在鞋底找到一粒令你如坐針氈的沙粒時,當多帶幾分尊重。

河沙及海沙邊沿較粗糙,不若沙漠沙那樣圓潤,但正正因為這個原故,卻能夠與水泥和碎石等黏合,造成混凝土,成為近代建築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最近讀到Vince Beiser著的《The World in a Grain》,方知道原來沙粒對城巿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沙粒是混凝土(即石屎)的主要成份,再加上碎石、英泥和水,按一定比例調和而成。由於混凝土乾涸後十分堅硬,是現代建築不可或缺的材料,加上鋼筋之後,更加令建築物可以拔地而起,打破古老建築物只能在地上延展的局限。正正因為石屎堅固足以遮風擋雨,高樓大廈購物商場等如雨後春筍湧現,城巿文明的面貌由是徹底改變。

沙粒又是建築道路的主要材料,水泥混凝土先將道路路基固定,上面再舖以瀝青,讓汽車可在平坦的道路上奔馳,大大提升行車速度,從而將城巿與周邊的距離拉近。連接全美國的洲際公路更加是萬里黃沙的一個里程碑,整個計劃由艾森豪威爾總統於1952年提出,於1991年正式完成,歷經近40年,公路完成後全長46,876哩,花掉納稅人1,300億美元,而用上的沙粒則難以估量。

由於商業活動開始頻繁,飛機成為國與國交往的必需品,而供航班升降的跑道越趨厚實堅重,客運大樓的體型越來越龐大,這一切建築也是無沙不行。沙粒混成的混凝土甚至可以令大橋架空而立,令隧道越海而行,讓城巿的範圍隨著人類的想像空間得以無限拓展。今天我們得以在城巿安居樂業,實在要拜浩瀚黃沙所賜。◇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