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將軍澳游泳池都會匯聚多間來自港澳中學、專上學院及大學生參與工程及科技學會/MATE香港區的水底機械人挑戰賽,該比賽是全球30個區域性比賽之一,部份獲獎隊伍將於6月前往美國參與總決賽。香港區的比賽至今已踏入第14屆,今年分別有六隊高級組、22隊中級組,約250人參賽。當中有不少學生已連續參與比賽多年,有的甚至畢業後都願意繼續為母校提供支援,還有的教師也參與帶隊多年,對這一項目充滿著感情。究竟這一比賽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水底機械人挑戰賽在泳池邊進行,一組組中學生、大學生攜同他們精心設計的水底機械人(ROV)前來,嘗試駕駛機械人,在泳池中模擬真實水域狀況執行任務。每一個水底機械人的設計背後,都凝聚著一支隊伍師生們的心血,在水下表現的每一分鐘,也可能經過了無數次失敗與改良才有今日的成績。鼓勵他們一路前行的動力,除了對設計水底機械人的興趣外,更因團隊彼此之間的互信互助,才能共同走好這段旅程。

保持溝通 發揮所長

香港科技大學EPOXSEA團隊再獲本屆挑戰賽高級組冠軍,蟬聯九屆冠軍。(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科技大學EPOXSEA團隊再獲本屆挑戰賽高級組冠軍,蟬聯九屆冠軍。(陳仲明/大紀元)

在水底機械人比賽中,團隊會模擬一間公司的運作,以企業家的身份共同製造、推銷及銷售他們的產品,當中的行政總裁(CEO)角色舉足輕重,需要協調整個團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項目。

香港科技大學EPOXSEA團隊CEO David Sun。(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科技大學EPOXSEA團隊CEO David Sun。(陳仲明/大紀元)

蟬聯九屆冠軍的香港科技大學團隊,每年都有一個新隊長。去年擔任駕駛員,今年則擔任CEO的David Sun來自印尼,是就讀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的大二學生。他表示擔任CEO後不只是自己在專業技術上有加強,更增加了許多管理、教學的經驗,需要協調隊員們齊心協力完成任務。

比賽中的香港科技大學EPOXSEA團隊。(陳仲明/大紀元)
比賽中的香港科技大學EPOXSEA團隊。(陳仲明/大紀元)

廠商會中學CMAss Robotics Team在歷年的比賽中都有不錯的成績,今年位居第二。作為CEO的曾憲昊(Anderson)同學今年讀中五,他認為作為一個團隊,彼此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是很重要的,當遇到矛盾的時候,他會耐心地與隊員們交流,坦誠地將自己的改進意見提出來。另外他相信令隊員們「發揮所長」是比賽成功的關鍵,每一個人都有擅長的技能,身為團隊的核心人物,角色在於挖掘其他同學的特長,讓興趣引領大家繼續堅持。

廠商會中學的帶隊老師之一曾韻珊(右一)與隊長曾憲昊。(陳仲明/大紀元)
廠商會中學的帶隊老師之一曾韻珊(右一)與隊長曾憲昊。(陳仲明/大紀元)

廠商會中學在進行水底機械人測試。(曾蓮/大紀元)
廠商會中學在進行水底機械人測試。(曾蓮/大紀元)

勤於試驗 孜孜不倦

聖公會中學(澳門)機械人團隊合照。(曾蓮/大紀元)
聖公會中學(澳門)機械人團隊合照。(曾蓮/大紀元)

去年在世界賽中榮獲冠軍的澳門中學隊伍——聖公會中學(澳門)Fish Logic,今年首度越級挑戰高級組(Explorer),即與大學的隊伍同台競爭,所面對的要求比中學組更高。今年的挑戰賽主題是在河流、湖泊和水壩等內陸水域的機械人運用,所設計的機械人要能夠在狹窄的水道中運行,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團隊核心成員陳綺琳(Cerys)表示,因為需要測試部件的防水性能並嘗試在水下環境運行,他們進行過多次試驗,因為不是時常可以借到標準泳池進行測試,他們就使用充氣水池,甚至廚房鋅盆,想盡辦法測試並改進機器。

香港中文大學PowerShuffle團隊導師葉俊華(右一)、隊長張知行(左一)、機手黃裶絪。(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中文大學PowerShuffle團隊導師葉俊華(右一)、隊長張知行(左一)、機手黃裶絪。(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首度參與比賽的香港中文大學PowerShuffle團隊導師葉俊華分享,他們對水底機械人的經驗較少,過去設計過在路面行走的機械人,今次對於他們而言是全新的挑戰。他看到學生們為此次比賽都非常努力,常常晚上6時放學後就開始到實驗室調適機器,一直做到晚上10時,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才設計出來,非常不容易。

比賽中的香港中文大學PowerShuffle團隊。(陳仲明/大紀元)
比賽中的香港中文大學PowerShuffle團隊。(陳仲明/大紀元)

團隊合作 互勵互勉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K-Dolphin團隊榮獲本屆挑戰賽中級組冠軍。(陳仲明/大紀元)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K-Dolphin團隊榮獲本屆挑戰賽中級組冠軍。(陳仲明/大紀元)

在今年比賽中榮獲中級組冠軍的隊伍是天主教郭得勝中學K-Dolphin團隊,隊員們興奮不已,因這個久違的冠軍得之不易。隊員譚清源(Cheryl)提到,團隊合作、不計較地付出是今次獲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大家都非常努力搜尋資料,造出機械部件後不斷進行嘗試,互相交流中有所提升。另一名隊員陳康瑞(Calvin)提到,他們共同審視評分準則,將每一個步驟研究清楚,希望進一步調整策略。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K-Dolphin團隊在進行水底機械人測試。(曾蓮/大紀元)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K-Dolphin團隊在進行水底機械人測試。(曾蓮/大紀元)

過程比結果重要

廠商會中學的帶隊老師之一曾韻珊(Shawna)今年是第三年參與水底機械人項目,她是英文科老師,也曾兩次帶領學生到美國參賽,她相信學生們在比賽過程中學到的知識與生活技能,遠比結果來得重要。

她分享:「一個原本很怕英文的學生,利用機械人,有機會跟外國學生交流,在外國有很多新的事物,英文在日常生活中套用這個道理,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得著,見到同學可以克服對英文的恐懼。」

*********

本年度水底機械人挑戰賽香港賽區雖告一段落,但參與者的熱忱未減,每一個團隊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同窗互助互勉,在參與過程中學會的合作精神,才是一輩子的財富。◇

嘉賓與參賽學生大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嘉賓與參賽學生大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