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步入不惑之年的財務總監盧祖旭,毅然辭去高薪厚職,回到他成長的新界東北坪輋的農田中,穿上水鞋,拿起農具,從事有機耕種。田中的蔬菜瓜果從一開始的二十餘種,發展到如今五十多種,在七萬平方呎的農田中一展風采。能讓客人品嚐到新鮮、健康的有機蔬菜,盧祖旭感到十分滿足,客人的讚賞也是他前行的動力之一。

農場佔地七萬平方呎,種植有五十多種的蔬菜。(陳仲明/大紀元)
農場佔地七萬平方呎,種植有五十多種的蔬菜。(陳仲明/大紀元)

走出冷氣房,回到這片曾經養育自己兄弟姊妹的農田,踏在黃土地上,望著田中生長茂盛的各類蔬菜瓜果,盧祖旭感到內心踏實了不少。眼見化學物品對土地造成傷害、透過食物鏈循環危害人體健康的問題越來越多,盧祖旭希望身體力行,踏出一小步,讓有機農業被更多人認識。

盧祖旭相信,有機農業在香港大有可為。(陳仲明/大紀元)
盧祖旭相信,有機農業在香港大有可為。(陳仲明/大紀元)

開辦有機農場緣起 

盧祖旭的父母自七十年代起一直在坪輋的農田耕作,所培育的優質蔬菜在當地小有名氣,最高峰期曾經租用四十萬呎土地,有六、七名農夫幫忙。

盧祖旭自小對農田就有感情,不過父母並不希望他繼承農夫的工作,盼他能努力讀書,跳出這一行,甚至不惜重本送他到海外留學,希望他學成後有更好的發展。盧祖旭也不負重望,回港工作後,在公司一路晉升,成為財務總監。由於工作需要,他經常飛往不同的國家公幹,收入也非常可觀。 

關心健康、注重生活品質的盧祖旭,當兒女長大,事業漸趨穩定時,開始反思自己忙碌的人生,渴望能有多些時間陪伴家人,更開始留意飲食與健康問題。當食物安全問題成為當下熱門話題,盧祖旭也開始思考如何能給家人帶來健康,於是在父母的農田進行有機種植試驗,除了自己享用外,還贈送給親朋好友品嚐。親友們對蔬菜的讚賞給了他信心,看起來有機種植行業富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在2012年申請了有機認證,正式踏上了有機農業生產、銷售之路,在坪輋租用土地,開辦「香港有機農場」。 

最初父母對他回歸農田持反對態度,認為兒子自討苦吃。但後來看到兒子做得有聲有色,甚至多次獲得有機種植比賽的獎項,也願意支持兒子的事業,全力提供技術支持,更下田協助耕作。

具發展空間 亦需政府支持 

談及目前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盧祖旭分享了一個故事:芥菜是保質期較短的一種菜,在夏天早上從地裏割出來,放在戶外,夜晚則會自動腐化。曾經有一個客人到普通的街市買了從大陸運來的芥菜,在八月的高溫天氣下露天擺放了一周,發現芥菜的葉子雖然腐爛,但菜肉依然完整,可想而知化學防腐的強烈功效。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當我們盤中的食物充滿化學物品的時候,我們又要如何應對這隱藏的危機?盧祖旭認為有機農業是極具潛力的選擇,既確保了食物的新鮮安全品質,又能保護土壤免受化學品污染,一舉兩得。

「山竹」颱風吹壞了溫室棚架,農場重新搭建起新棚架。(陳仲明/大紀元)
「山竹」颱風吹壞了溫室棚架,農場重新搭建起新棚架。(陳仲明/大紀元)
 

當然,要種植有機菜,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比大規模生產的農業要多,產量也不高,每一種有機菜都經過嚴格的認證才會送到市面售賣。因此盧祖旭的農場採取以家庭為單位數量進行種植的經營策略,主要以滿足一家人一周所需的蔬菜量度身訂製,種植的蔬菜要品種豐富,滿足客人不同的需求,並以做熟客生意為主。公司對客人的承諾是當日收割後送貨,以保證蔬菜瓜果的新鮮度。 

盧祖旭對自家生產的有機菜十分有信心,因父母有四十餘年的種植經驗,能夠未雨綢繆,為他的種植計劃提供建議,因此每一季推出甚麼種類的有機菜都是有根據的,他們提前規劃並做好防護措施,降低天災對有機菜生產的影響。另外,他近期還採用比利時熊蜂授粉溫室蔬菜的技術,這種授粉技術不但可以提高產量,改善蔬果品質,還能保障有機菜的天然性。

農場種植了多個品種的羽衣甘藍。(陳仲明/大紀元)
農場種植了多個品種的羽衣甘藍。(陳仲明/大紀元)

盧祖旭說:「有機耕種在香港其實比例很少,需求多,支持有機耕種的居民是不少的。」

同時他也提到,生產對他來說不是大問題,只是目前的銷售渠道太窄,政府認可的擺賣場地較少,農墟九成都集中在星期日,廣泛接觸市民的途徑比較有限。他希望政府開放多些固定的有機農墟,給市民與農夫互利互惠的機會。

盧祖旭感嘆道:「在一個社會體系下面,個體要發展是極困難的,必須要政策支持。我們亦希望政府明白,其實傳統農業是不可以消失的。」

在農場中,盧祖旭根據時令節氣,種植了不少有機蔬果。(陳仲明/大紀元)
在農場中,盧祖旭根據時令節氣,種植了不少有機蔬果。(陳仲明/大紀元)

客人的肯定是前行推動力 

日曬雨淋、下田做農夫十分辛苦,收入也沒有過去多,但盧祖旭並不後悔,甚至相信自己轉行是值得的:「我喜歡嘗試種植很多新品種,比如我們的沙律菜有超過八十個品種。當給客人嘗試新品種時,他們說好吃,我就感到很開心,雖然賺錢沒有以前多,但這種喜悅對我來說是很滿足的。」

沙律菜是農場的招牌之一,圖為培育中的沙律菜。(陳仲明/大紀元)
沙律菜是農場的招牌之一,圖為培育中的沙律菜。(陳仲明/大紀元)
 

盧祖旭還分享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經歷:有一位客人長期光顧他的有機菜,主要是給自己的小朋友吃,一次沒有貨存了,於是客人買了另一家的有機菜,結果小朋友一吃就知道味道不同,還是認可他家的有機菜,這令他非常感動。 

客人的讚賞是盧祖旭一路前行的動力,也願意嘗試種植更多的新品種,給客人帶來豐富的飲食選擇。

*********

盧祖旭脫去西裝,延續父母的工作,回歸農田。他稱農業是港人的「集體回憶」,是不能替代的一個行業,能夠在這個時代傳承與發展,他相信這是值得的,也願意一路堅持下去。

雖然目前新界東北面臨被收地問題,但他相信有機種植和有機產品會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前景,也盼能在有機路上繼續前行。◇

農場附近的蓮塘/香園圍口岸連接道路即將開通,或對農場生態造成影響。(陳仲明/大紀元)
農場附近的蓮塘/香園圍口岸連接道路即將開通,或對農場生態造成影響。(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