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歐歸來後,中共官媒公開報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其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中共黨組工作條例》和《中共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旨在加強對黨組和黨員的管理和教育,此舉與之前的相關舉動相類似,折射的是中南海已然意識到,中共各級黨組、黨員陽奉陰違、與中央離心離德的數量不在少數。習出訪期間,江蘇鹽城大爆炸背後就有這樣的「兩面人」。

為了維護最高層權威,也為了預防敏感的2019年不出甚麼大亂子,所以北京最高層一再施行高壓管理。至於其效用幾何也很難說,畢竟對於在中共大染缸內,早已學會兩面、甚至多面嘴臉示人的中共各級領導、黨員來說,敷衍了事的本事個個在行。

大概是覺得以往的宣傳還沒有「深入人心」,4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又發表了習近平的舊文《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這是其2013年1月5日在給新進的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講話的一部份。

文章的核心強調,「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甚麼道路呢?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中共當局大概是藉此表達一種態度,那就是絕不會拋棄社會主義這條老路、邪路、死路。

為了支撐這個論點,文章從歷史說到當下,強調蘇東劇變後,唯有中國這邊「風景獨好」,具體表現是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稱這條道路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可是真實的歷史是:不是人民選擇了中共,而是中共通過謊言的欺騙以及暴力的挾持,建立起了打著「為人民謀福利」的旗號、實則是極權的專制統治。比如1945年9月,毛澤東在去重慶談判時接受的英國路透社記者的採訪中表示:「如果聯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將盡心盡力和蔣主席合作,以建設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毛還稱,中共理解的「自由民主的中國」將是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選舉所產生,並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它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美國總統)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

可是,中共1949年建政後,中國人很快發現自己上了中共的大當。中共不僅撕毀了所有的承諾,將知識份子打倒,將土地收歸國有,將民族資本家的資本無償剝奪,而且還變本加厲地強化一黨專制體制,自由民主不僅無從談起,而且無數人被迫害致死。60多年的統治,至少八千萬人命喪中共之手。可以說,靠國家恐怖主義維持極權統治的中共不是人民的選擇,在政治上也是沒有任何合法性的。

至於鄧小平當年為挽救中共而推行的新經濟政策,即改革開放,從目前看,也是不成功的。它不僅加大了貧富差距,使絕大多數民眾陷入相對貧困中,而且嚴重破壞了環境,使道德淪喪,同時還加強了政府的強制能力,徹底喪失了社會的公正和正義,自由在中國成為一個奢侈的東西。這哪裏看得出「風景獨好」?顯而易見,這樣背叛人民利益的改革也不是中國人民的選擇。

而在當下,在中共認為的「獨好」的所謂的社會主義道路下,封鎖網絡,鉗制言論,打壓發表真知灼見的學者、媒體人和公民,迫害有信仰者,迫害良善,鼓勵「告密」,掩蓋毒奶粉、毒疫苗、毒食品等的真相……這些同樣不是人民的選擇。

人民真正的選擇就是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的表達自己的看法,自由的相信神佛,自由的不受阻礙的看到那些想看的信息,自由的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中而不受到迫害,可以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樣的選擇,在中共的這條道路上早已證明,是絕無可能的,反而是與人民的意願背道而馳。

中共走在這樣與人民意願背道而馳的道路如何能「越走越寬廣」?如何能產生「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世界上哪有一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國家屏蔽網絡,封鎖真相,禁止人民批評的?只有中共治下的中國、北韓、古巴、委內瑞拉等這些道路不自信、理論不自信、制度不自信的國家,才想盡辦法不讓人民知道真相的。

在國際面臨美國要求北京進行結構性改革和在政治、軍事、科技、人權等方面的強力回應,以及歐盟和世界各國的批評質疑下,北京重溫習近平五年多前的舊文,就是在向世界昭告:北京將不會改弦更張,而是將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走到底。

這樣的信息與此前官媒一再釋放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的信號一脈相承。

從北京當局一再釋放不改弦更張的信息看,美國特朗普總統希望在貿易上達成的很好的協議很難實現,而且可以預見的是,走在這樣老路、邪路上的中共最終只有死路一條,可嘆那些寧作陪葬品也不回頭的中共黨員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