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召開跨部門記者會,公佈港鐵沙中綫調查委員會中期報告,撤回「三隧分流」隧道費調整方案,以及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的建議。

日前有消息指政府將撤回「三隧分流」方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再被追問有關問題。林鄭回應:「因為我們還沒到公佈的一刻,所以我不會詳細回應」,但承認爭取到過半數的機會都很低。她又認為即使政府撤回方案,都不會打擊政府的威信或者管治,如果議員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夠支持方案,政府要尊重立法會監察的功能。

收回西隧前不會重提方案

林鄭月娥下午出席跨部門記者會時表示,中環及灣仔繞道於上個月全面通車後,西隧在中環附近的連接路的交通情況整體更為暢順,政府認為現在是推行「三隧分流」方案的最佳時機,但因為未能取得足夠支持決定撤回方案。「但是事實放在眼前,大家也應該看到,到今日這一刻,我們都未能就方案在立法會取得足夠支持,所以政府唯有擱置隧道費調整方案。運房局稍後會撤回原定明日在立法會討論的政府無約束力議案,以免浪費議會的寶貴時間。」她並表示,直至2023年收回西隧前,不會再重提「三隧分流」方案。

運房局局長陳帆則表示,自從提出方案後,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介紹方案的內容和效益,在過去數月,政府與各個政黨共舉行超過30場會議,向議員解說和尋求支持。由於仍未能在立法會取得足夠支持,決定擱置方案。

他續說,政府會繼續與西隧專營公司商討為專營巴士繳付隧道費的安排,又會與大欖隧道關的專營公司繼續探討可否作出類似的安排。運輸署又會於本周後期就「中環及其鄰近地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諮詢中西區區議會轄下的相關委員會。

政府晚上近七時,代立法會秘書處發出新聞公報,指運房局局長已撤回有關實施「隧道費調整方案」的議案的預告,該項目已從今日(27日)的議程中刪除。

議員批政府不尊重民意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政府的「三隧分流」方案,明顯得不到多數市民的支持,只是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硬闖,對民意置若罔聞,強調不是「撼完一次頭埋牆」,再「撼多次頭埋牆」,牆就會開道門給它過。他強調,政府「再次跪低」,反映政府不能以高壓家長式手法,處理公共政策,強迫市民接受政府提出的「唯一方案」。 

議會陣線立法會議員區諾軒表示,林鄭月娥稱不明白為甚麼議員用甚麼原因不支持三隧分流。他批評林鄭到北京進行「密室談判」,得出一個「離地方案」,但沒有聆聽香港各界的意見。「你商討了離地方案,你有沒有聽過香港不同黨派議員的聲音?你有沒有聽過香港不同市民對於三隧分流的看法?如果你有聽過的,你就不會得出一個這樣離地的方案。」他又形容政府兩次將方案提交予立法會前撤回,比「英國脫歐」還慘。

指紅磡站擴建達安全水平 議員批報告極其荒謬

記者會上亦公佈了港鐵沙中綫調查委員會中期報告,市民可以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及調查委員會的網站查閱整份部份被遮蓋的報告。報告指紅磡站擴建部份的連續牆及月台層板建造工程在要項上並沒有按照工程合約編號1112的規定來執行,但認為相關工程是達到安全水平,亦認為紅磡站擴建部份連續牆和月台層板無須重建或進行加固工程。

陳帆表示,為了令公眾更加安心,調查委員會建議車站通車後,在連續牆和月台層板裝設儀器,以偵測車站運作時的移動幅度。又指,政府會仔細研究調查委員會就政府的監管機制的意見和建議,全力作出跟進及改善。

林卓廷批評,委員會的結論令人難以置信及極其荒謬,令人感到非常震驚。指委員會在未掌握港鐵及政府所作的超聲波檢測最終結果,以及在調查遺失記錄的去向之前,作出如此草率的結論,難以服眾。又說在委員會聆訊期間,有不少所謂專家發表偏幫港鐵的言論,甚至有所謂的專家指,可以採用竹竿代替鋼筋作為工程支撐。林卓廷形容,倘若委員會信納有關證供而作出結論,香港的文明標準會倒退至「史前時代」。

林卓廷期望政府和港鐵儘快完成鋼筋檢測的程序,以及徹查清楚遺失檢測記錄的原因。委員會必須停止偏幫港鐵,查清所有事實之後,在最終報告中作結論。

記者會涉三議題引爭議

另外,對於政府的記者會一次過涵蓋3個議題,記協對相關安排表示遺憾。記協在聲明中指,沙中綫工程醜聞、三隧分流方案及《逃犯條例》修訂,均為極具爭議且涉及重大公眾利益事項,傳媒及公眾對3個項目都非常關注。政府安排將3個項目一併公佈,現場除行政長官以外,同時有4個司局的代表就3個截然不同的項目發言答問,有關安排勢令傳媒難以聚焦、公眾難以消化理解,有模糊焦點之虞。記協敦促政府日後避免這類安排。

林鄭在記者會開首時辯解,政府安排3個議題一併交代,是由於它們都是早上獲政會議的支持和通過,政府爭取第一時間向傳媒交代結果。又稱自己過去被傳媒追問這3個議題時,或多或少都會連帶到管治的議題、政府威信的問題,甚至香港與中央關係的問題,認為由她本人來回答會更有權威,決定聯同兩位局長向大家一併交代。

公民黨批評,政府一併公佈、回應3件極具爭議及牽涉重大公眾利益的事項,是企圖模糊社會焦點,目的是要為政府施政失當「遮醜」,做法極度不負責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