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味總在季節遞變中勾起遊子的思鄉情懷。古代吳中(蘇州)是豐饒的魚米之鄉,當地的蓴羹,鱸魚膾自古有名。成語「蓴羹鱸膾」(蓴羹鱸鱠)就是引用了這兩種吳中得天獨厚的美味而來的,用來傳達一種自在自適的生命情懷。

歷代也有許多詩人,詞家,將江南蓴羹,鱸膾的美味入了詩詞,寄託了他們的情懷與心聲。

蓴羹鱸膾(鱸鱠)

蓴羹鱸膾表達人生貴適志的情懷(Pixabay)
蓴羹鱸膾表達人生貴適志的情懷(Pixabay)

「蓴羹」主要是用蓴菜料理出來的羹,除了蓴菜之外,有的也加上冬筍,榨菜來調味。蓴菜生在河湖水中,葉子圓圓的,莖帶有黏滑性,正是作羹的天然好材料。因為蓴的滑性類似秋葵,所以古人叫它水葵,也叫淳菜,蒓菜,蓴蒓。從春末到秋末,蓴菜的莖細如玉釵股,又叫「絲蓴」,入了冬漸漸長粗,埋入泥中“本草”說水葵可以消渴,去熱淋,利小便;搗爛敷治腫毒很有效。

蓴羹鱸膾表達人生貴適志的情懷(Pixabay)
蓴羹鱸膾表達人生貴適志的情懷(Pixabay)

「鱸膾」(鱸鱠)自古以來就是江南地區的一道名菜,是把鮮美的鱸魚肉細切,烹調料理出來的佳餚。鱸魚長數寸,巨口細鱗,常棲息於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則由河入海,肉質肥美又滋養。

在七,八月,鱸魚從海入吳松江(也稱吳淞江,吳江,松江)。漢代時吳松江的鱸魚就令美食家心動[1]。為什麼吳中鱸魚美味傳天下?古書說天下的鱸都是兩腮,就吳松江的鱸魚有四腮“神仙傳”也說:「。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

晉代,有一個吳中人張翰(字季鷹),個性清高,喜愛彈琴、善作文章又縱任自適,人稱他「江東步兵」。他離開家鄉出遊到京城,後來在北方齊王之地當了官。

那時,齊王冏起兵殺了趙王倫,拜大司馬得勢,掌政治大權。八王之亂敗亂了西晉世局,齊王就是其中之一。張翰看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心中警覺到名聲越大求退越難,而自己是淡泊的「山林間之人」,本來就對世間功名不抱冀望,處在亂世歸隱的心志就越發強烈了。

秋風一陣陣刮起,更加讓他思想起江南蓴羹、鱸魚膾、菰米這些故鄉味。人間名爵是何物?怎能任它羈絆寶貴的人生!那一刻在他心中「人生貴得適志」的想法強不可抑,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歸鄉去了。張翰引退之後,弄權得勢的齊王也失了勢力,歷史上都說他引退得正是時候,否則橫禍也要上身!見《晉書‧列傳第六十二》張翰。後人就用了張翰的故事,作了成語「蓴羹鱸膾」來形容淡薄名利和思鄉歸隱之情。

「蓴羹鱸膾」詩卷傳達心聲展情懷

從此以後,蓴羹、鱸膾和張翰、季鷹的名字常常並聯出現在詩卷中,詩人詞家們將佳餚化入典故,表達人生遊子「貴得適志」之心、「思鄉歸隱」之情。一起來看看詩人詞家透過蓴羹、鱸膾展開的詩情與詩懷。

蓴羹鱸膾表達人生貴適志的情懷(Pixabay)
蓴羹鱸膾表達人生貴適志的情懷(Pixabay)

*人生貴適志

以「蓴羹鱸膾」表達「人生貴適志」情懷的詩人很多,例如:

明代江西按察使董紀(舉賢良方正出身)和張翰同鄉,他歎賞情託蓴羮,人身後不圖千載名:

爾家江東老步兵,秋風歸興託蓴羮。

生前惟務一杯酒,身後不圖千載名。

~《味蓴軒》

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讚美張翰宦途急流勇退、免於殺身之禍,得以悠然過著適志的生活:

嵇康殊寡識,張翰獨知終。

忽憶鱸魚鱠,扁舟往江東。

~《趙十四兄見訪》(節錄)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一年秋天腳屨著芒草鞋登山。竹風冷、溪月明,攬入懷中真適意,讓他萌生棄官太遲的感慨,回首憶蓴羮,張翰的情懷隱隱若現:

芒屨一雙青,笻枝九節輕。

登山猶健在,投檄(*指棄官)太遲生。

滿意竹風冷,入懷溪月明。

清秋故不遠,回首憶蓴羮。

~《芒屨》

*送別託離情:

人生的重要場景-送別中,「蓴羹鱸膾」也常常出現其間,詩人託物寄離情。

唐代許渾為友人韓校書送行,用了「酒醒鱸鱠美」來反襯離情,人生固然離散無情,然而前景可期:

城閉三秋雨,帆飛一夜風。

酒醒鱸鱠美,應在竟陵東。

~《送韓校書》(節錄)

唐代「江湖散人」陸龜蒙也是吳中人,送別友人時,想像著友人堅決的歸鄉之意、歸鄉菱船疾駛的情景。他用「鱸鱠與蓴羹」祝福友人-抉擇適志的人生:

秋來頻上向吳亭*,每上思歸意剩生。

廢苑池臺煙裡色,夜村蓑笠雨中聲。

汀洲月下菱船疾,楊柳風高酒旗輕。

君住松江多少日,為嘗鱸鱠與蓴羹。

~《潤州送人往長洲》

*向吳亭是古亭名,位在今江蘇丹陽縣

*託物寄情:

在送別之外,「蓴羹鱸膾」也常常在人生中的一些情境中觸動詩人,讓詩人託物寄情。

南宋抗金歸宋的豪放詞人辛棄疾,他在一次同事的餞別宴上,醉酒困臥到三更,在月色中醒來。深深的靜夜裏心思特別清明,「蓴羹鱸鱠秋風起」,讓他興起人生得意幾何時,不如歸去的心情:

宿酒醒時,算只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青塗堂上,月華如洗。

紙帳梅花歸夢覺,

蓴羹鱸鱠秋風起。

問人生、得意幾何時,吾歸矣。

~《滿江紅‧其一》(上闕)

詩聖杜甫在不少詩中都寫入了蓴羹。杜甫的人生歷經安史之亂的戰亂流離,深深體會了飢餓之苦,憂國懷民的胸懷隨處表露: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

悲歌鬢髮白,遠赴湘吳春。

我戀岷下芋,君思千里蓴。

生離與死別,自古鼻酸辛。

~《贈別賀蘭銛》(節錄)

在與李白的交會中,杜甫借託屈原的《橘頌》、蓴羹來自喻隱士的情操: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蓴羹。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節錄)*[2]

詩仙李白非常任俠豪放,看哪!那鱸魚鱠可一點都牽掛不了他:

霜落荊門(*柴門)江樹空,

布帆無恙(*旅途平安)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鱠,

自愛名山入剡中(*剡縣一帶) 。

~《秋下荊門》

蓴羹鱸膾表達柳情依依的送別心意(Pixabay)
蓴羹鱸膾表達柳情依依的送別心意(Pixabay)

這九首詩人、詞家的蓴羹鱸膾詩詞,展現的人生貴適志的情懷,和送別離情、託物寄情的心聲……你鍾情哪一味呢?

[1].《後漢代左慈傳》就有為吳江鱸魚心動的記載:「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

[2].《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全詩: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蓴羹。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東蒙客,北郭生都指隱士)

〜載自【華夏文化的趣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