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被西方人視為雜草,但它在東方卻被譽為「草藥皇后」,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擁有悠久的藥食兼用歷史,且具獨特的解毒消腫功效。其根、莖、花、葉均可食用,都是公認的植物類良藥。

蒲公英又稱婆婆丁、黃花地丁,屬菊科,是中國常見的一種野菜。它成熟後開出亮黃色小花,花謝後結出一團白色絨球,起風時分為帶著一粒種子的小白傘,隨風飛舞,飄至他處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富含維生素A、B、C、E、K、鈣、鉀、鎂、蒲公英甾醇、膽鹼、菊巨酸和多種胺基酸等。

蒲公英的七大功效

1. 解毒消腫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的效用很強,對瘡癰腫毒(「癰」為皮膚化膿性及壞死性炎症),不論是內癰或外癰,都有療效。正梁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表示,對乳癰(即現代的乳腺炎、乳腺癌一類的疾病)的治療,蒲公英是主要的用藥。可搗爛外敷,也可濃煎內服。《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結核、疔腫。」

2. 抗菌、抗發炎

鄧正梁表示,蒲公英對多種細菌都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等等。身體組織器官發炎,服用蒲公英不傷身,還可激發人體免疫功能,對現代人而言是很好的西醫消炎藥替代品。

3. 降血糖 改善糖尿病

發表於《糖尿病研究綜述》的一篇綜述表明,蒲公英具有引人注目的生物活性成份,包括菊巨酸、蒲公英甾醇、綠原酸和倍半內酯,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抗高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的特性。喝蒲公英茶也有助於降低體內血糖水平。

4. 維持骨骼健康

蒲公英不僅含有豐富的鈣,更富含維生素K。100克蒲公英所含的維生素K超過每日所需攝取量的500%。維生素K是一種身體必需的維生素,對於維持骨骼健康、預防骨骼礦化、降低骨折風險起到重要作用。適當食用蒲公英能預防維生素K缺乏。

5. 護肝

肝臟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產生膽汁,用以分解脂肪,淨化血液。蒲公英有助於促進膽汁的產生和釋放,它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和營養素能幫助肝臟正常運作。研究發現,蒲公英根中的多醣也有預防肝損傷的潛力。

6. 保護視力

100克的蒲公英就含有一日維生素A所需量。常吃蒲公英或喝蒲公英茶,有助於抗氧化、改善視力及預防眼部疾病。

7. 利尿

蒲公英有天然利尿的作用,有「尿床草」之稱,同時還可以消除水腫,協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鹽份與毒素。

三類人不宜食用蒲公英

99健康網表示,有3類人群,不宜食用蒲公英:

☉過敏體質的人群

有一小部份人用蒲公英泡水喝後,會出現紅疹或渾身搔癢等現象;還有一些人在注射蒲公英注射劑之後,出現臉色發白或青紫,甚至打寒顫的情況。這些都是過敏反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蒲公英,並馬上就醫接受檢查和治療。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的人

蒲公英性寒,是一味清熱的藥物。脾胃虛寒的人,平時就容易吃壞肚子、胃腸痙攣等,不適合喝蒲公英。腸胃不好的人喝蒲公英,特別是大量下肚,很容易造成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陰寒類型病症的患者

蒲公英主要用於治療熱證感染,陰寒證(無熱象,病程較長,病人體質虛弱)的感染者,不宜服用蒲公英,否則,病情得不到好轉,反而出現副作用,身體體質變差,食慾也會下降。因此,食用蒲公英之前一定要對疾病進行辨證,分清楚寒熱。

再者,素有胃寒和體寒者及女性經期,也不適宜用蒲公英泡水喝。如果真的需要食用蒲公英,應該同時用玫瑰、生薑、大棗等溫補品和蒲公英一起煎水再喝。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體質適合服用蒲公英的人,也不能大量服用。因為服用大劑量的蒲公英,會導致身體中的腎小管變窄,肝細胞和腎小管的上皮細胞會因此出現渾濁、腫脹的情況,從而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

此外,最好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蒲公英,如果未遵醫囑而擅自加大用量,也會對腸胃造成損害。

食用蒲公英中毒了怎麼辦?

如果食用蒲公英野菜發生輕微中毒,可以多喝點鹽水或綠豆湯,同時配合服用維生素C;或用手指、雞毛等工具刺激咽喉部位催吐;也可用筷子、杓柄等物壓迫中毒者的舌頭根部催吐,直至毒物全部吐出為止。如果中毒比較嚴重,最好及時就醫診治。◇

媲美咖啡的蒲公英咖啡

蒲公英咖啡在歐美頗為流行,一些營養專家甚至用它取代早餐的咖啡。其實,蒲公英咖啡並不是真的咖啡,而是用烘烤過的蒲公英根製成的茶飲,帶有類似咖啡的醇香及口感,但沒有那麼苦。

由於咖啡含有大量咖啡因,有些人會因飲用過多而導致心跳加速、失眠、焦慮、噁心等。相比之下,蒲公英根茶要溫和很多,它不含咖啡因,卻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含有多種營養成份,很適合想喝咖啡卻不能攝取咖啡因的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