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為因為詐欺銀行、洗黑錢、違反美國伊朗制裁令和商業竊密而被多國抵制,頻頻登上國際媒體的頭條,去年底華為公主孟晚舟被引渡案令華為更受世界關注,同時也在中國社會引發熱議。本文從六方面列舉華為的背景及發家史,或有助於讀者了解華為的真相。

華為公司(Huawei)自稱名字取自「中華有為」,多年來中國大陸的輿論宣傳給華為套上一層閃亮光環。以下六方面幫您看到退去光環的華為的真實面目。

一、華為,到底屬於誰?

2019年1月15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採訪中稱其個人在華為持有股票佔總股數為1.14%,華為公司所有權的歸屬是96,768名持股員工。華為年報自稱:華為是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

華為,真的是屬於員工的民營企業嗎?

首先要說明華為的兩個基本事實:第一,華為不是上市公司,包括資金來源、股權結構等重要信息從未公開。

第二,華為在公開的工商登記資料中,只有兩個股東,一個是獨立自然人股東任正非,另外一個是法人股東——所謂的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簡稱「華為工會」)。而後者成員全部是任正非選拔的華為資深員工或特殊身份人士,包括任正非的子女。而且,任正非對於華為重大決策保有最終的一票否決權。

華為宣傳多年的「全員持股」——華為虛擬股,並不是要把華為塑造為全員所有的民企,而是一種虛假的股權設計;初期主要目的是融資,後期到資金雄厚了,主要目的則變成了欺騙國際社會。

華為員工所持有的華為虛擬股,僅限於分紅和股價增值收益,不涉及產權,而且華為有權隨時收回。

實際上,中共已經運用「法律」確認了任正非對於華為的所有權。2003年華為兩位資深員工因虛擬股與華為對簿公堂,最終被深圳市中院和廣東省高院判定敗訴,認定華為虛擬股並非股權,華為員工並非華為股東。

華為於2003年專門設立「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華為公司持股的主體,實質目的是讓外界誤以為華為是一家「股份制」民營企業。

「華為是全員持股的民企」,其實是一種欺騙性的宣傳,主要是為了欺騙國際社會,以利於其海外擴張。華為公司和深圳體改辦(現已撤銷)的文件解釋則更加冠冕堂皇:是為了國際化,便於與戰略投資者合作。

所以,從股權結構和實際控制的角度上看,華為百分百不是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而是一家由僅擁有1%股權的任正非100%控制的,非典型企業。

考慮到任正非本人的中共軍隊背景,以及華為在通信這一敏感行業暢通無阻的發家史,尤其是現今中共為營救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而不惜一切,甚至發動「人質外交」,或者說華為與中共的關係是不言而喻。

華為,到底屬於誰?反正,是不屬於那96,768名持股員工。

二、華為產品質素好?品牌代表中國形象?

在中國大陸,媒體輿論提及華為,多半都是叫好聲。「不買華為不愛國」甚至一度成為華為手機的營銷策略。

而且,網絡上但凡有消費者曝光華為手機的質素問題時,往往會引來「不愛國」和「漢奸」等潮水般的怒罵灌水。甚至於,中國大陸互聯網專門為華為生造出一個網絡名詞——「華為海軍」。

在中國大陸,網民們都知道「網絡水軍」是指那些為了利益而在互聯網上灌水(發表傾向性評論)的人。許多中國公司都會請水軍做宣傳,並稱之為「營銷公關」。而華為的公關,號稱百億營銷,位居各家之首。因為華為水軍不管是規模還是效率,都遠超其它廠商的水軍,所以被單獨冠以「海軍」之名。

2018年11月,一位大陸網民發佈一條關於Mate20 Pro屏幕局部變綠的微博後,遭華為海軍圍攻。該網民稱,深刻體會到了其他網友所說的情況——「只要是反映Mate20 Pro屏幕問題的帖子,都會被人罵黑子、噴子、收錢黑、尬黑、看不得國產好。」

華為最新款手機Mate 20 Pro,剛一推出就深陷「綠屏門」。包括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歐洲,全球陸續爆出更多的Mate 20綠屏案例。起初華為表示拒絕換機,後來綠屏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華為官方才默默改變了態度,先是芬蘭用戶可以在售後服務部門進行換機,最後大陸用戶也可以換機。

其實,華為手機多年來頻頻爆出質素問題。華為P10手機深陷「閃存門」——閃存偷工減料,「疏油層門」——為省成本閹割了千元機都有的疏油層;屏幕以次充好,拖影、陰陽屏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華為手機除了質素作假,還被爆出作弊。2018年9月,手機跑分App 3DMark開發商UL表示,因華為新機跑分作弊,其已將P20、P20 Pro、Nova 3和榮耀Play這幾款手機從「最佳智能手機」榜單中移除。

手機其實是近些年才發展為華為的主力產品,華為最重要的產品一直是通信和網絡設備。那麼華為起家的通信、網絡產品,質素又如何?

事實上,華為的通信和網絡設備,在業內向來不以品質聞名,而是靠低廉的價格、售後服務和「公關」來搶佔市場。論品質,華為網絡通信產品與思科等外國同類產品,仍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華為產品質素好」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是事實,更多的是華為「海軍」洗底式吹噓,以及中共洗腦式宣傳的結果。

華為品牌不代表中國形象,但其「假大空」的宣傳手法確和中共如出一轍。

三、華為技術有多高?

華為和中共的洗腦宣傳,給許多中國人造成一種印象:華為是因為技術高,尤其在5G領域方面領先,所以威脅到了美國的地位,才遭美國打壓的。

我們先看看華為的發家史,就知道華為技術到底高不高。

2003年1月,美國通信和網絡巨頭思科(Cisco)指控華為盜竊思科的IOS軟件,包括源代碼,並侵犯了多項思科專利。據《華爾街日報》2003年3月24日報道,華為承認了盜竊行為。

華為當年盜竊思科的技術,甚至連產品說明書都直接剽竊,這是華為通信和網絡產品可以打開國際市場的唯一原因。美國法院判處華為不得在美國銷售網絡產品,其中還特別有一條「不得盜用Cisco產品說明書」。

僅此一個案例,已足以證明華為是以剽竊外國技術起家。而不當獲取知識產權正是中共的科技發展戰略,也是美國對中共發動貿易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起家不正的公司並不代表一直都從事不正當活動。但華為的經歷表明它未有實質性改變,只是進行了更精緻的「包裝」——華為海軍的營銷公關。近年來「華為秒殺蘋果」的輿論宣傳被認為是華為海軍的「戰績」之一。

這十多年裏,華為在科研投入很大,也申請了許多專利,不過專利的原創性和質素都不高。例如基於專利重要性原則,4G LTE標準必要專利池的三個領軍巨頭分別是 LG、三星和高通,華為的份額還不到2% (截至2015年底)。

中共知識產權局2015年10月曾公佈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805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49件。半年後,中國媒體突然藉此大肆宣揚華為「科技揚威」、「吊打蘋果三星」,還炮製出一條所謂的「通信行業專利許可規則」,稱專利許可數量多的一方要向數量少的一方收取專利費,進而下結論說蘋果每年向華為交數億美元專利費。

專利這種知識產權,在中國大陸的宣傳中,居然成了市場上的大白菜,靠數量取勝。事實是,專利權重「質」不重「量」。「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s Essential Patents,也叫核心專利),才是專利許可中誰有資格收費的憑據。無論是蘋果或三星,與華為之間互相授權的專利數量,並不是收費依據。擁有更多的授權「標準必要專利」,才是決勝的關鍵。

也就是說,蘋果和華為,到底誰是付費方都不確定,更勿論數億美元的金額。但華為官方在回覆騰訊科技求證時稱,雙方簽有保密協議,具體金額不便透露。

華為這種含糊其辭的回覆,加上大陸平面、網絡媒體聲勢浩大的洗腦式宣傳,很容易讓人聯繫到「華為海軍」和中共宣傳部。事實上,當年華為「專利揚威」的「大事件」,僅在中共控制的中國媒體上有報道,海外媒體和網絡上未見隻言片語。

通過分析華為發家史和「專利技術秒殺蘋果」的宣傳案例,不難看出,華為的「高科技」形象,是如何建立的。

2018年11月,一名大陸網民在網絡上曝光了華為手機的質量問題,及如何被「華為海軍」輿論攻擊。(網絡截圖)
2018年11月,一名大陸網民在網絡上曝光了華為手機的質量問題,及如何被「華為海軍」輿論攻擊。(網絡截圖)

四、 華為的5G優勢?

至於說「掌握5G就掌握未來」,與「華為領跑5G」等說辭,都是中國大陸特有的空洞口號,是中共的洗腦宣傳,而非事實。

因為5G只是一種公開的通信國際標準,並非劃時代的技術。美國掌握了從1G到4G的通信標準,也從未宣稱自己能掌握未來。

即使是現在的5G,最核心的技術和專利依然是屬於美國,華為等中國公司只是在應用層面上佔據了數量優勢。華為,從未佔據所謂威脅到美國技術或市場地位的競爭優勢,在5G領域亦是如此。與華為齊名的中興通訊,被美國一紙制裁令就打到停產,就是中共旗下通信產業的真實現狀。

華為能夠在全球接下大量5G訂單,不是因為技術更好,而是在中共的財力支持下,進行惡性低價競爭的結果。

華為的所謂5G優勢,是建立在中共專制的基礎上,獲得中共的全面支持,用低價替共產黨搶佔全球5G市場,對外輸出監控民眾的技術。

美國國務院高官2月6日說:讓華為進入5G就是助中共擴大監控。美國政府的表態清楚說明了抵制華為的原因。

華為在5G上,沒有優勢,只有威脅,對世界安全的威脅。

五、華為產品廉價的代價

十多年來華為在中國大陸的輿論宣傳中,被塑造出「物美價廉」的形象。不過,在對其技術和產品質素稍做分析後,「物美」這張畫皮一戳即破。

但華為在海外擴張,的確依靠的是成本和價格優勢。而這個成本優勢,除了產品價格低於市場價,另一個對於海外客戶最大的誘惑,則是華為可以提供「出口信貸」。

也就是說,華為誘惑外國客戶購買其產品的條件是,不需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華為可以代表中共,為客戶提供「巨額、低息、長期」的貸款,借錢給客戶來購買華為產品。

財新網2014年1月曾報道,華為搶奪非洲電信市場,靠的是低價,但最關鍵的還是龐大的來自中國政策性銀行和準政策性銀行的資金支持。多家非洲營運商管理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銀行能夠提供財務融資,這是其選擇中國企業的首要原因。

在華為的全球擴張中,中共的國家開發銀行(下文簡稱:國開行)起到了關鍵作用。

華為全球擴張的秘密武器——出口信貸:

國開行提供出口信貸。

華為與海外客戶簽訂銷售合同。

海外客戶用國開行貸款直接支付華為訂單。

國開行承擔全部風險,包括未來收回或損失的貸款。 

2004年華為年度銷售收入不過54億美元,淨利潤不到10億美元時,國開行為華為的海外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這一信貸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但華為2009年的收入也不過220億美元。

歐洲、中東和非洲多年來一直是華為最大的海外市場,同樣也是國開行海外貸款的大客戶市場。

例如,2011年12月,土耳其最大移動營運商Turkcell獲國開行2.5億美元貸款,支付華為訂單。2012年12月,土耳其電信(Turk Telekom)獲國開行6億美元貸款,其中2億美元用於購買華為產品。2015年7月華為與Turkcell簽署戰略合作夥伴協議後,9月Turkcell獲國開行12.5億歐元(約14億美元)貸款。

國開行黨委委員、中非基金會董事長趙建平在2009年的一次大會上,總結對非州業務時,強調要「重點支持」華為和中興在非洲的項目。

2018年9月,國開行表示,累計向43個非洲國家近500個項目提供融資超過500億美元。南非營運商CELL-C開普敦項目經理Ted Zakrzewski對財新記者直言,金融融資渠道和協議,是中國企業的最大優勢,也是營運商選擇中國企業的首要因素。

中共的資金支持,國開行的出口信貸,就是華為海外擴張的秘密武器,令華為可以以低成本搶佔海外市場。

然而,華為全球擴張的成本優勢,代價是甚麼?誰付出的代價?

儘管華為和國開行並未公佈海外交易的具體資料,但兩者的盈虧對比已洩露出,華為低成本的代價有多大。

2013-2017年,國開行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403億元,564億元,727億元,828億元,51億元。

2013-2017年,華為的淨利潤,分別為:291億元,342億元,458億元,475億元,564億元。

國開行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是發放貸款和墊款損失:將已經成為爛賬的貸款,在當期確認為賬面損失。雖然國開行沒披露損失掉的數目,到底是海外貸款,還是國內貸款。但考慮到國內的基建、棚改等政策性項目,或者事關官員政績、不能輕易報損,或者是投資周期雖長、但卻能盈利,因此國開行的資產減值損失,最大可能是在海外貸款上。

而華為全球擴張的目標市場,主要是那些財務狀況不佳的發展中國家或獨裁政權。這些國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如政局動盪、無力付款等),華為也不例外。只不過中共或者說國開行,用出口信貸將華為的這些經營風險承擔下來。

除了2017年資產減值損失異常驟降,可能是國開行出於某種目的、不願在當期確認損失外,其餘年份中,華為的淨利潤都是在國開行發放貸款損失的60%~70%區間內波動。換言之,華為通過成本優勢賺取的利潤,很大部份是國開行損失了貸款而換來的,而這種損失跟中共的「大撒幣」一樣,最終都是由普通百姓來付帳。

華為低成本擴張的代價,就是中共政策性銀行損失掉巨額貸款。換言之,是全體中國民眾在為華為的盈利和中共的野心埋單。

六、華為對中國人做了甚麼?

真實的華為,不但與其在輿論宣傳中的形象截然相反,也不具備所謂威脅到發達國家技術和市場地位的優勢。

美國等西方國家抵制華為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威脅:華為,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安全,造成了威脅。

美國情報部門多年來一直對華為提出安全指控,歐洲國家如今也開始曝光華為涉嫌間諜行為。日本媒體2018年底披露,華為通信設備內被發現有「多餘零件」。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2018年7月發佈報告,披露華為或與非洲聯盟的重大數據洩漏事件有關。

華為和中共媒體對於安全指控,最常見的辯解是沒有「證據」證明華為產品不安全。這種說辭,其實是不負責任的狡辯,是對中國民眾的欺騙。

因為華為手機和網絡設備,都曾經多次被曝光,有明顯漏洞或向中國大陸傳輸加密數據。例如2012年7月,美國知名的DefCon黑客大會指出華為路由器有明顯漏洞;前五角大樓高級攻策分析師當月也披露華為在世界各國電信設備中製造「後門」。

而包括華為在內的國產手機在後台偷偷傳輸大量加密數據,對於很多懂技術的用戶而言,早就不是秘密。

因此,華為產品存在安全隱患並非抹黑,而是客觀事實。之所以缺乏很具體的證據細節,也不是因為華為的清白,而恰恰是中共封鎖了可以揭開真相的途徑,阻礙任何涉及到中國大陸的深入調查。

那麼,華為除了威脅國際社會的安全外,對中國人又做了甚麼?

中共為維持暴政而對社會成員實行全方位的監控。華為,就是中共監控中國人的主要幫兇。

有網友指出,華為手機用戶被監聽、被盜取個人信息。(網絡截圖)
有網友指出,華為手機用戶被監聽、被盜取個人信息。(網絡截圖)

從過去的「金盾工程」,到「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影片監控系統,甚至互聯網上的「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監控、過濾系統,華為都在其中充當了關鍵角色。

例如令人毛骨悚然的「天網」系統,除了無處不在的監視攝錄機外,人臉識別是關鍵。而擁有世界最頂尖人臉識別技術的依圖、商湯、曠視等中國科技公司,都通過與華為密切合作,深度參與中共「天網工程」。

「天網」的前身「金盾工程」,是由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主導,華為從一開始就深度參與其中,獲得大量訂單。例如2000年12月,中共「金盾工程」重點項目、公安部「政府上網」工程,核心設備就採用了華為的A8010 Refiner接入服務器。

而如今的監控民眾的「平安城市」,華為在2014年《中國平安城市發展白皮書》中,便確定了要成為該項目的領先硬件供應商。華為通過全面的監控產品和方案,幫助中國各地的公安局,實現了對中國民眾幾乎無所不在的監控。

手機,作為華為最主要的消費類產品,也是華為配合中共,對中國民眾實施監控的重要工具。

2015年9月據知名黑客媒體The Hacker News報道說,來自德國的安全公司G-Data發現,包括華為在內的26款中國製造智能手機,都在硬件中被預裝間諜軟件。

2018年華為手機銷量2億部,其中在中國大陸銷售了1.19億部。2015-2018四年間,華為在大陸賣出了3.6億部手機。

這意味著每4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正在使用華為手機,並且已經將自己的短信、微信、銀行等所有的私隱信息都暴露給中共的監控系統;甚至在中共需要的時候,手機攝影鏡頭或麥克風會悄無聲息地被開啟,將你的一言一行暴露在中共面前。

華為公司,從其創辦之初,就一直在參與中共對中國民眾的監控。華為並未給中國民眾帶來任何益處,而是一邊從中國民眾手中賺錢,一邊還監控中國民眾、幫助中共打壓中國人。

「華為」,不代表中華有為,而是意味著中華有「危」:華為興,則中華危。

不過,如今反之:華為已危,乃中華之幸。◇

2018年5月華為與新疆公安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網絡截圖)
2018年5月華為與新疆公安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網絡截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