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首辦「魚塘源野藝術節」後,今年香港觀鳥會與藝術到家二度合作,於上周末(1月19至20日),在元朗大生圍再次舉辦藝術節,以「落塘源野藝術節」為主題,提供落塘藝術展覽、落塘源野教室及參與式創作等系列活動,由藝術家導師引路,鼓勵青年學生走進自然,在魚塘內進行在地創作,並與市民分享生態保育的理念,將藝術作為認識魚塘生態價值和反思「永續發展」之媒介,探索自然之美。活動吸引了約400人參與,反饋頗佳。

在大生圍村中廣場展出的學生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村中廣場展出的學生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村中廣場展出的學生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村中廣場展出的學生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魚塘展出的學生作品「大生鈴」,以漁民與自然的密切關係為主題。(曾蓮/大紀元)
在大生圍魚塘展出的學生作品「大生鈴」,以漁民與自然的密切關係為主題。(曾蓮/大紀元)

在大生圍魚塘展出的作品「大星形十二面體」。(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魚塘展出的作品「大星形十二面體」。(陳仲明/大紀元)

「落日情話」塘泥長凳工作坊。(曾蓮/大紀元)
「落日情話」塘泥長凳工作坊。(曾蓮/大紀元)

本次活動籌備約半年時間,自2018年下半年起,香港藝術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藝術學生及剛畢業的同學,在導師何遠良、馬智恆、盧韻淇及田邊藝術研究所的指導下進行「駐場創作」,亦有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設計學副學士(視覺傳意)的藝術學生以生態保育為主題進行創作,在村中的廣場展區參展。

藝術到家的藝術總監張嘉莉Clara(右一)帶領藝術導賞團,為參與介紹大生圍「落塘源野藝術節」的作品。(曾蓮/大紀元)
藝術到家的藝術總監張嘉莉Clara(右一)帶領藝術導賞團,為參與介紹大生圍「落塘源野藝術節」的作品。(曾蓮/大紀元)

藝術到家的藝術總監張嘉莉(Clara)為本次活動的策展人之一,她介紹,今次藝術節起名「落塘」,是取「落堂」(下課)諧音,更加關注學習的角度,希望在課堂之外也能繼續以另一種形式學習,關注大生圍的生態環境,用另一種角度去欣賞、感受自然,透過創作表達自己的心聲。

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陳燕明(Christina)。(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陳燕明(Christina)。(陳仲明/大紀元)

活動的另一位策展人為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陳燕明(Christina),熟悉生態保育的她曾帶過不少生態導賞團,以講述形式為主,她發現這類形式未必適合所有的群眾與學生,去年與藝術到家首次合作的迴響很好,今年再次合作舉辦藝術節活動,希望融入了藝術的自然教育活動可以在教育層面推廣給更多不同的人。她表示:「人們將城市和大自然太割裂,其實我們生活的任何地方都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我們很希望香港的學生啊,無論是小朋友、中學生,都可以再次認識我們香港本土的自然生態,從而懂得去愛護它。」

落塘源野藝術家導師馬智恆(右一)與大生圍村民馮香蘭(右二)及學生謝卓軒(左一)、陳瑋龍(左二)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落塘源野藝術家導師馬智恆(右一)與大生圍村民馮香蘭(右二)及學生謝卓軒(左一)、陳瑋龍(左二)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獨立短片《候鳥》放映會。 (陳仲明/大紀元)
獨立短片《候鳥》放映會。 (陳仲明/大紀元)

獲邀擔任落塘源野藝術家導師的馬智恆與學生一起,自去年9月起籌備拍攝,在訪問村民後一起創作劇本,拍攝製作一部25分鐘的獨立短片《候鳥》。馬智恆介紹,故事以大生圍魚塘為背景,講述爺爺與孫女之間的故事,以魚與鳥之間的關係,影射兩代人間對於生活的不同想像,探討留守還是離開的話題。擔任短片攝影師的謝卓軒同學表示,正式拍攝共用了8天時間,有時拍到深夜,但是團隊都很盡力齊心。作為攝影助理的陳瑋龍同學則分享,這次拍攝自己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包括收音、燈光,這些經驗在未來的工作中很有用,在大生圍,他也感受到村中的人情味,村民非常友善,每次見他們到來都熱情地打招呼,並慷慨借出場地以供他們拍攝。

大生圍的村民蘭姨開設活動攤位,親手製作茶果、年糕,並提供本地出產的烏頭魚供遊人品嚐,推廣本地漁業。(陳仲明/大紀元)
大生圍的村民蘭姨開設活動攤位,親手製作茶果、年糕,並提供本地出產的烏頭魚供遊人品嚐,推廣本地漁業。(陳仲明/大紀元)

大生圍的村民蘭姨開設活動攤位,親手製作茶果、年糕,並提供本地出產的烏頭魚供遊人品嚐,推廣本地漁業。(陳仲明/大紀元)
大生圍的村民蘭姨開設活動攤位,親手製作茶果、年糕,並提供本地出產的烏頭魚供遊人品嚐,推廣本地漁業。(陳仲明/大紀元)

大生圍的村民蘭姨是本地漁民,多年來與香港觀鳥會合作,積極參與「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養殖「生態魚」,即以生態友善方式飼養塘魚,平衡魚與鳥之間的關係,並配合進行市場推廣。在這兩年的藝術節活動中,她都開設了活動攤位,親手製作茶果、年糕,並提供本地出產的烏頭魚供遊人品嚐,推廣本地漁業。◇

落塘源野藝術節的舉辦目的,是為了讓市民認識魚塘生態價值和反思「永續發展」之媒介,探索自然之美。(陳仲明/大紀元)
落塘源野藝術節的舉辦目的,是為了讓市民認識魚塘生態價值和反思「永續發展」之媒介,探索自然之美。(陳仲明/大紀元)

大生圍魚塘一景。(陳仲明/大紀元)
大生圍魚塘一景。(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村中廣場展出的學生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村中廣場展出的學生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拓魚工作坊,參加者以天然顏料,用來自大生圍的魚製作拓印畫。(陳仲明/大紀元)
拓魚工作坊,參加者以天然顏料,用來自大生圍的魚製作拓印畫。(陳仲明/大紀元)

拓魚工作坊,參加者以天然顏料,用來自大生圍的魚製作拓印畫。(陳仲明/大紀元)
拓魚工作坊,參加者以天然顏料,用來自大生圍的魚製作拓印畫。(陳仲明/大紀元)

村民及市民共同參與落塘源野藝術節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村民及市民共同參與落塘源野藝術節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在大生圍魚塘展出的作品「大魚居」。(曾蓮/大紀元)
在大生圍魚塘展出的作品「大魚居」。(曾蓮/大紀元)

泛舟魚塘上,別有一番滋味。(曾蓮/大紀元)
泛舟魚塘上,別有一番滋味。(曾蓮/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