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期即將結束,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課業表現之外,也要注意孩子的成長情形。醫生提醒,如果一整年下來,發現孩子的身高長不到4公分,一定要儘速至小兒內分泌科進行檢查,並接受合適的治療。

孩子的生長狀況要注意

(Fotolia)
(Fotolia)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蔡輔仁表示,孩子的生長需要長期觀察、記錄,父母要多留意孩子每個階段的生長情況。台灣兒童健康手冊上有台灣衛福利部公佈的「兒童生長曲線」表,在孩子7歲前(進入小學前),父母可以在手冊上記錄孩子的身高並進行比對。就學後,校護每年也都會幫孩子量測身高與記錄。如果孩子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或超過第97百分位,父母都應該要注意。

蔡輔仁說,民眾應該見過這樣的例子:小時候某個同學長得特別快、個子很高,總是坐在教室最後一排,但幾年後長高的速度卻慢了下來,身高被其他的同學陸續追過。雖然長得比別人快可能是成長提前啟動,但不代表後續會維持一樣的成長速度,甚至可能會提早結束青春期,反而壓縮成長的時間。

青春期是生長關鍵

如果在青春期結束之後才發現生長問題,可能會錯失治療時機。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任蔡立平說,青春期前的孩子,如果身高一年長不到4公分,就是生長警訊。青春期結束就代表成長的結束,身高問題要在生長板閉合前補救。生長板位於長骨兩端,在成長期結束前會受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性腺荷爾蒙等內分泌影響,讓骨骼細胞成長,身高就可以持續長高。青春期之後,性荷爾蒙使生長板加速生長,一旦與骨頭密合在一起,孩子再長高的機會就很有限,因此及早發現孩子的生長問題非常重要。

蔡立平提出,若懷疑孩子有生長落後的狀況,建議前往小兒內分泌科進行檢查,找出孩子生長落後的主要原因。另外,屬於低出生體重兒(體重1,800~1,900克)的孩子,約有15%的機率在2歲之後會跟不上生長曲線,父母要特別留意。此外,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狀況,鼓勵孩子多運動,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還要避免肥胖的發生,因為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也會壓縮生長的時間。

生長激素治療要及時

生長激素是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為正常發育所需關鍵,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導致孩子身材矮小。蔡輔仁表示,小兒內分泌科醫生會通過詳細檢測,確認是否為生長激素不足導致的生長干擾。更重要的是,身高並非健康指標,而是疾病指標,醫生也會確認生長干擾是否來自於疾病,例如:透納氏症、小胖威利症。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可藉由每日睡前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正常發育,但必須在生長板完全閉合前接受治療才有效。生長激素治療需要定期回診,醫生會依據施打的成效、生長板的密合狀況來進行評估。及早發現生長問題,就能及早治療。

蔡立平分享,曾經收治一個案例,男孩小學畢業時只有135公分,家人總以為他是遺傳到個子較為矮小的媽媽。後來,男孩因為太過矮小在學校遭到霸凌,所以就醫尋求改善,沒想到檢查之後發現他的個子並非遺傳,而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生長落後。醫生評估之後,給予生長激素治療,治療4年半後男孩已長高至171公分,身高從原本的第3百分位以下,回到正常生長曲線上,人也多了自信。

(Fotolia)
(Fotolia)

勿擔憂生長激素副作用

蔡立平補充說,有些父母對於生長激素的治療會有些疑慮,但生長激素已經約有30年的使用歷史,無需過於擔憂安全性。雖然使用生長激素可能偶爾會有頭痛、手腳腫脹、血糖上升、甲狀腺功能變化等副作用,但發生率不高,只要主動和醫生提出,醫生會評估後改變劑量或治療方式,如此就能緩解副作用。◇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