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年底向政府遞交「終極報告」,提出8個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選項。昨日在一個論壇上,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報告執意建議公私合營發展農地,令社會爭議擴大。土供組主席黃遠輝則希望,政府在2月底前具體回應報告。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年12月底,向特首林鄭月娥提交最終報告,建議優先發展8個選項,包括棕地發展、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東大嶼填海1,000公頃,以及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等。

陳劍青昨日在《城市論壇》上表示,市民積極參與土地大辯論,但小組最終報告的意見,與港大質性研究存在落差,例如港大報告清楚反映公私合營農地存有爭議,當中64%支持以《土地收回條例》收地,僅11%支持公私合營。

他指,社會對用「公私合營」方式發展新界農地,存在很大爭議,但小組仍堅持以公私合營方式發展新界私人農地,批評報告漠視民意。他質疑報告出爐後,反而會引起更大社會爭議,若果政府對大地產商採用「公私合營」方式發展土地,但對小地主就引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回土地,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如果政府堅持用《土地收回條例》,整個新界都變成它的潛在儲備。好像合理化某些選項,但另一方面,政府好像退一步想將土地發展方式給發展商主導。」

陳劍青並批評整個諮詢文件有誤導成份,「只是問你存多些錢好不好啊?大家一定說好的,但是沒有告訴你存錢背後的成本是多少?整個諮詢過程沒有告訴你東大嶼都會人工島要做多大?成本是多少?我們要付出多少代價?下一代是否要負上債務?最後8個選項我們短缺1,200公頃,現在建議出3,000公頃?」

指政府不應放棄報告建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則在節目上表示,土地大辯論不是希望取得社會100%共識,而是共同聆聽,取得大多數共識,形容最終報告是社會主流意見的報告。對於特首林鄭月娥至今沒有表態支持小組提出的8項建議,被指冷處理。黃遠輝認為,除非有強烈理由,否則政府不應該放棄小組報告的任何建議選項。

他在節目後表示,小組任期在今年2月底屆滿,期望政府能夠在小組解散之前,即2月底前,就有關選項作出回應,例如說明會落實哪些選項,哪些選項會在今年展開前期研究等。但相信要政府在短期內,就有關選項提出具體路線圖和時間表會有困難。◇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