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裏(1)。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2)!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3)。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4)!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5)。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6)。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1.綠兮衣兮,綠衣黃裏:本詩首句將「綠衣」這樣的詞組拆開,中間加入語氣助詞,是為了符合「邶風」樂曲的節拍。在「邶風」這一卷詩篇中經常見到這樣的句子。「綠衣」即綠色的上衣。「黃裏」即黃色的襯裏。

(她穿一件)綠色的上衣,配了黃色的襯裏。言外之意:這種製衣的顏色搭配方式違反了周文王留下來的禮制。

周朝時期,女子在正式場合所穿的服裝,從王后到士官的妻子,沒有用綠色布帛為上衣的,更不可能出現用黃色的襯裏。正式服裝(六服)一律採用「素紗(白色的細絹)」為襯裏[1]。周朝服飾的特點是,正式場合中(指祭祀、上朝及出席一些典禮等),男裝女裝的上衣都選用正色[2],正色即: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正色之外的顏色紫、綠、藍、橙(先秦時期曰赤黃)稱「間色」或「閒色」,其餘為「雜色」。正色也稱為「五色」,它對應了五行(木、火、土、金、 水)及五方(東、南、中、西、北)。大致的搭配方式筆者將在賞析中介紹。

2.心之憂矣,曷維其已:曷,音義通「何」,為甚麼;《說文》:「曷,何也。」 維,既是語氣助詞又有持續的意思。已,停止。

心中的憂慮,要持續到甚麼時候才能停止。

3.綠兮衣兮,綠衣黃裳:裳,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裙子。周朝時期官員及其妻子在正式場合穿著的服裝,凡紡織類服裝的,均為可分開的上衣下裳式;傍晚及閒居等場合一般穿深衣[3],深衣是將上衣和下裳縫合在一起。這兩句的大意是:綠衣綠衣,她穿著綠色的上衣黃色的下裳。言外之意:這種製衣的顏色搭配方式違反了周文王留下來的禮制。

根據《禮記.玉藻》規定:「衣正色,裳閒色。」這是說官員(包括天子)所穿的服裝,上衣均為正色,下裳均為閒色,也就是周朝時期的官員都是穿彩色的衣服上朝,並且有規定「非列采不入公門(見《禮記.玉藻》)」。「列采」即衣和裳的顏色不一樣。而女子所穿的服裝,孔穎達《毛詩正義》引古人注曰:「婦人之服不殊裳。」這是說女子在正式場合穿的服裝,不管是吉服還是喪服,上衣和下裳的顏色都一樣。

據筆者考證,在非正式場合,男女居家(或女子去野外採摘蔬菜)時所穿的衣服,上衣不一定要採用正色,但上衣如果用閒色,那麼下裳要麼配白色或其它閒色。從古到今,都有女子穿綠色上衣的記載,但很少聽說有配黃色襯裏及黃色裙子的例子,因為《詩經》這首詩篇認為這種配色方法不合理,所以也很少有人這樣搭配。

4.心之憂矣,曷維其亡:亡,音義通「忘」。《鄭玄箋》:「亡之言忘也。」

我心中的憂慮,要到甚麼時候才能忘卻。甚麼時候她能按照禮制的要求去製衣了,我才能不再憂慮。這兩句是形容「我」擔憂的心情。

5.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綠兮絲兮」即「綠絲」,綠色的絲線;周朝時期,士官及普通百姓製衣所用的布料是織成布後才染色;而大夫以上的官員則是素絲染色後再織布帛[4]。女,音義通「汝」。治,從事(女功之事),修治;古人將女子出嫁前學養蠶及煮繭抽絲並織成帛稱為「治絲繭」。見《禮記.內則》。

古人,古代聖人;指古代傳下製衣方法的聖賢,本詩亦可理解為指周文王。俾,音比;使。訧,音義通「尤」;過、過錯。《毛傳》:「俾,使。訧,過也。」

把蠶絲染成顏色再織成帛,這都是你平時應該做的事情。我認為我們應該依照古人留下的禮制去製衣(指正確搭配衣裳顏色及先染絲再織布帛等),才不會出現差錯。

6.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絺,音吃,細葛布。《說文》:「絺,細葛也。」綌,音細;粗葛布。《說文》:「綌,麤(音義通粗)葛。」先秦時期的女子,特別是官宦之家的女兒,在出嫁前,都必須學會織葛布及用葛布製衣,夏天的衣服也是穿葛衣。《詩經.葛覃》云:「為絺為綌,服之無斁。(織成細布粗布製衣裳,我穿著它都不厭倦。)」男孩子十歲過後上小學,不允許穿絲帛類服裝;女孩子也一樣,都是擔心他們從小養成奢侈之心。請參考《詩經.江有汜》及《詩經.采蘋》的賞析。

「淒其以風」是將「淒風」這個固定詞組拆開來用;「淒風」即寒風,是秋天特有的風,也可以說是秋天的一個特徵。古人將一年四季氣候的主要特徵歸納為:春天有苦雨(現代說梅雨季節或春雨綿綿)、夏天有愆陽、秋天有淒風、冬天有伏陰(寒流)。如果冬天出現愆陽,夏天出現伏陰,則被認為是氣候反常了[5]。

不管是細葛衣還是粗葛衣,都是夏天的時候穿,可你現在卻穿著葛衣站在淒涼的秋風中與我說話(言外之意,如果著涼了該怎麼辦啊?)。我認為你應該依照古代聖人留下來的禮制,在不同季節穿不同的衣服,這樣才能讓我開心。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如果理解成「古代聖人留下來的禮制,跟我的看法一致。」顯然不太合適。筆者個人淺見,這不符合儒家謙遜的品德,古人在評論一件事情時,很少會將自己跟古代聖人擺在等同的高度。

[附註1]《周禮.天官塚宰》:「(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文中的「素沙」是指用未經染色的白色絹做襯裏。

[附註2]《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閒色。」孔穎達疏引皇侃曰:「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

[附註3]《禮記.玉藻》:「朝玄端,夕深衣。(大意:上朝時穿玄端的禮服,晚上回家換深衣閒居。)」這句話是針對諸侯國君以下的官員規定的,而天子及諸侯國君,每天要多次換裝,有時飯前飯後的服裝都不一樣。玄端是一種玄色的禮服,從天子至士官都有這種服裝。正常情況下,玄端為正式場合穿著。唯一例外的是,天子晚飯後換玄端閒居。《禮記.玉藻》:「卒食,玄端而居」因為天子即使閒居,步步都有人跟隨,說一句話都有人記錄,所以穿著也不能太隨便。「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見《禮記.玉藻》。

[附註4]《禮記.玉藻》:「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采。」士官不能用先染絲再織成的布帛做衣料,到其它諸侯國出差的官員,穿著時上衣下裳的顏色要一致。

《鄭玄箋》:「禮,大夫以上衣織,故本於絲也。」周禮規定了大夫以上的官員所穿的衣服,則要求先染絲再織成的布帛做衣料。

[附註5]《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未完,下週三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