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1997年,創業10年的任正非第一次去了美國,當時53歲的他把1萬美金縫進了夾克的襯裏,躲過了美國海關的安檢。這段往事,是他喜歡提起的軼事。不過現在對74歲的他來說,這些變成了苦澀的記憶。

眾所周知,任正非的女兒、華為二號人物、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正在等著法官裁決,是不是將她引渡到美國。如果引渡成功,孟晚舟將面臨著欺詐的指控,可能要在監獄中度過幾十年。但這可能是華為中的「第一槍」,美國正在追拿華為。與此同時,華為的神秘色彩也正在逐漸褪去。

點擊下載視頻

華為發跡模式「自帶原罪」

華為的政治背景是很引人注目的,任正非的前岳父、也就是孟晚舟的外公孟東波是原四川省副省長,孟東波的上司四川省委書記楊超曾是周恩來的政治秘書。任正非曾說過,他與孟東波和楊超的來往都相當密切。《香港經濟日報》認為,華為的這種「發跡」模式是「自帶原罪」。

中國有句話「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中共高官做靠山,任正非做事比一般人應該會順利得多。但華為的發展快得有些超出人們想像,任正非第一次到美國的時候,營收還不到10億美元。而今年,它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

短短的10年光景,華為的營收增長了100倍,穩居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和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一位華為前高管對《金融時報》表示,「第一個十年生意平淡,然後公司就像瘋了一樣地迅速騰飛。人們懷疑肯定是發生了甚麼有助於公司生意的事情。」

不過華為自稱除了「正常納稅」之外,與中共政府再沒有甚麼關係。但是華為的員工們認為,他們的「老闆是一個任何事情都幹得出來的可怕人物。」那位前高管說,「公司走到今天,全靠了他。做事情毫不手軟。」

這位高管說任正非做事「毫不手軟」,或許可以換成另外一個詞「不擇手段」。《金融時報》報道中表示,有跡象表明任正非得到了中共最高層的支持。中國人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任正非得到了時任中共黨魁江澤民的賞識,1994年,他向江澤民做了匯報。幾年後,華為承建了中共軍隊第一個全國範圍的通信網絡。

華為的許多員工表示,任正非對技術細節只有基本了解,興趣不大,他以「鐵一般的權威」領導著18萬名員工。他在今年初員工大會上講話,要求員工「為公司作出犧牲」,就是「遠離家人、長期艱苦派駐在外和周末加班」,同時還要面對工作績效的「無情要求」。一位高管說,任正非「會在滿屋子同事面前點名批評人」。

華為神秘 間諜色彩濃厚

《金融時報》指出,任正非的第一份職業就是在中共軍隊擔任技術員,這位前中共軍隊的團職幹部,管理方式和講話風格都帶有明顯的軍紀色彩。

華為從2012年開始,就成了全球最大電訊設備製造商,也成了中共的科技龍頭企業。但是它的發展軌跡卻與一般公司明顯不同,華為多年來一直沒有上市,而且公司的資金和管理狀況也不透明。

有這麼一件事,《華爾街日報》報道,2012年,華為拒絕派中國高管接受收視率極高的《60分鐘》節目採訪,也不讓他們的攝製組在華為的深圳園區與任何人交談。同一年,美國眾議院為了了解華為的運作,曾與多位華為高管會面。但是報告的總結是,華為沒有回應構成國安憂慮的核心問題。

中國人說「心底無私,何必遮遮掩掩?」正因為華為有中共背景和種種不透明,更加重了人們的懷疑。《香港經濟日報》指出,從商業利益以至國防考慮,對美國而言,都不可不防。現在在歐洲、中東、印度和非洲,「華為」的滲透率有目共睹。

「人們有理由相信,華為會把全球手機用戶的資料都傳給中共」。

公知「被喝茶」內部人士:華為的「貢獻」

如果讓華為主導5G,別說是通訊私隱,就是國防安全也有極大的危險。據華為手機生產基地的內部員工披露,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大陸公知「被喝茶」和「封號」,都是華為的「貢獻」。每一款華為手機和電腦,都被秘密安裝了自帶監聽的軟件,客戶無法刪除。

換句話說,只要用華為的設備,那在中共面前就相當於是「全裸」。不論人在哪裏,你的 個人資料,設備上裝了甚麼軟件,手機上有甚麼圖片、資訊和個人私隱,都呈現在華為公司的內部監控屏上,隨時為中共警察獲取。

前不久,日本在拆開的華為手機裏面發現有「多餘」的零部件,直接被「逮個正著」。其實很早人們對華為就感到不安了。

2012年6月,美國國會就中共間諜活動威脅,開始調查華為和中興。7月,美國前國防部高級政策分析師馬洛夫(F. Michael Maloof)在WND網站透露,華為和中興在各國的電信設備中製造「後門」。隨後,美國知名的DefCon黑客大會也指出,華為的路由器有明顯漏洞。

想想看,華為是甚麼?時事評論員袁斌指出,華為就是披著民營企業外衣、實際是為中共賣命的經濟武器。孟晚舟被抓只是華為挨的第一槍,也是華為遭惡報的開始。

好的,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