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本月初,被學術界非常看好、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年輕教授張首晟在美國自殺離世。據目前公開的資料顯示,他可能是中共「千人計劃」名單中第一個自殺的人。對於張首晟的離世,很多華人感到惋惜。但更多的人在斥責中共的「千人計劃」,認為中共這個「吸引人才」的計劃就是一個害人的陷阱,如果陷於其中就很難解困。

華人對「千人計劃」進行譴責,而美國人認為,這個「千人計劃」使美國各地的研究機構成了受害者,那些入選了「千人計劃」的研究人員,一手拿著美國的錢,一手替中共搞科研。

點擊下載影片

NIH:華裔拿美國錢為中共搞科研

前天(12月13日),美國最大的醫學科研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顧問委員會向院長柯林斯(Francis Collins)成交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中列舉了一系列利益衝突和違規行為,指出一小撥外國研究人員把美國的知識產權轉移到自己的國家。報告的矛頭直接指向了中共招攬海外學者的「千人計劃」。

NIH副院長塔巴克(Lawrence Tabak)是報告的作者之一,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一些人沒有披露他們從外國政府獲得資源,包括外國大學或者外國政府給他們支付報酬和項目經費,這是很普遍的做法。根據NIH的規定,他們拿了外國的資金後,是有義務申報的。

對這個規定,中國人是應該理解的。因為我們中國人也有不能「腳踩兩隻船」的說法,不能拿著張三的錢,去給李四做事。

不僅如此,塔巴克還介紹了更荒唐的事,一些研究人員隱瞞了他們與其它機構的聯繫,甚至在外國設立了實驗室。這些人「接受NIH的資金,本應該為NIH做研究,但他們卻跑到外國去做研究」。塔巴克說,「我們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評審員不得和他人分享資料。」

但是他們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研究人員試圖破壞研究院的「同行評審」(peer review)系統,要把科研申請書、提案和會議內容分享給不是評審員的人。報告的另一位作者、NIH顧問委員會共同主席威爾遜(M. Roy Wilson)指出,「這不是零星的問題,問題很嚴重。」

當然,其它國家的研究員也有可能做這種事,可能也存在類似問題。但美國之音表示,這份最新調查報告的關注點就是中國的研究員。報告中特別指出,有一些中共「千人計劃」的成員就是NIH的評審員。威爾遜對《波士頓環球報》旗下的STAT網站說,「入選千人計劃的一個關鍵資質就是能接觸知識產權。」

這不是說美國對華人有甚麼成見, 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人。最起碼在塔巴克看來,絕大多數的華人是「守規矩的」,在努力地「為科學事業做著貢獻」。他告訴美國之音,最近幾次他告訴一些與中共沒有瓜葛的華裔科學家,坦誠地向他們保證,「研究院支持他們的工作。」

不過,塔巴克和研究院的安撫,作用可能不是很明顯。有海外華人私下裏就說,「凡是跟中共走得近的,都有點人人自危」。尤其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讓一些有中國背景的研究人員感到不安。

FBI調查「千人計劃」人員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9月21日的節目中曾說過,柯林斯在8月20日寫信給大約一萬個NIH資助的機構,要求他們明確披露各種形式的支持和資金來源,包括來自其它外國政府和外國機構的支持。並且鼓勵他們與FBI聯繫,討論知識產權和外國干預的威脅。

隨後有消息說,德州的一家研究機構根據FBI提供的名單,開始解僱中共「千人計劃」的華人學者。美國之音當時表示,這個消息雖然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中共的「千人計劃」和「孔子學院」以及其它合作項目,的確成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關注焦點。

眾所周知,所謂的「千人計劃」,這是中共從海外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計劃簡稱。從2008年開始執行,中共已經分十幾批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都是55歲以下的博士。引進的人才包括在國外著名大學、科研院擔任相當於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在國際知名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任高級職務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等等。據中共自己披露的數字,到目前為止,已經先後引進了8000人左右。

不知道是不是由於風聲太緊的緣故,中共可能把吸納人才的「千人計劃」悄悄轉移到了「地下」。網上流傳一份疑似中共官方的文件,上面明確要求「做好海外人才安全保障工作」,文字通知中不能再出現「千人計劃」這個字眼。

時事評論員田園博士表示,只要上了中共的「千人計劃」名單,接受了中共的好處,那麼就得給中共做事,它絕對不會白白給你好處而不圖回報的。你拿著美國的錢,然後給中共去做事,這當然不行。哪個國家也不會允許的,用中國人的話說這叫做「吃裏扒外」,是很不好的行為,令人所不齒的。

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