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醫生新谷弘實在72歲時行醫45年,不曾開過死亡診斷書。他以一名西醫權威的角度,看待東方傳統醫學的「藥食同源」,並探究人體疾病的來源。

行醫45年 從未開過死亡診斷書

日、美傳奇名醫新谷弘實在行醫45年中,診治病患超過30萬例,從未給病患開過死亡診斷書。癌症手術後的病患100%不復發、不轉移。他是首創新谷式大腸內視鏡手術法(利用大腸內視鏡,不必開腹就成功切除大腸息肉)的世界權威專家,現為美國第一胃腸內視鏡外科醫生。

新谷弘實,1935年生於日本福岡縣,順天堂大學醫學部畢業後赴美,成為胃腸內視鏡學的先驅。2005年出版《不生病的活法》一書,揭開他從醫後不吃藥也不生病,以及成為名醫的秘訣,因而轟動世界。他突破西醫的限制,以獨自的飲食養生法治病救人,為古老中醫「醫食同源」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醫食同源 真實不虛

新谷以45年臨床經驗和眼見為實的胃相、腸相,揭示導致眾多癌症、糖尿病、心梗、腦梗、花粉症、過敏性皮炎、潰瘍胃腸炎等現代疑難病的真正要因,在於長年的飲食習慣,還有「所謂常識性的現代健康飲食」和無知的藥物依賴。

他明確表示,只要敢於突破現有西醫「臟器別分科」的局限,謙虛向東洋醫學(源自中醫的亞洲傳統醫學在日本的稱呼)和大自然(包括人體本身)學習,傾聽患者身體的真實聲音,任何醫者都能成為名醫。各種現代疑難病,並非絕症或終身無法根治,只要懂得正確的飲食養生法,絕大多數都能治好,甚至一生健康。

他說自己19歲罹患流行性感冒痊癒之後,就不曾再接受過任何醫藥的治療,行醫45年來從未因病請假耽誤工作。他的癌症病患,只要聽從他的勸告,手術後嚴格糾正飲食和作息,放棄對藥物的依賴,全部恢復健康,沒有出現復發或者轉移的案例。

這看似神奇,其實就是尊重生命和自然,以扶正人體自帶的強大的生命力和免疫力為核心來想問題罷了。為此,他實踐出一套獨特而簡單的健康飲食養生法。

不轉變觀念,就難有出路

他在書中嚴肅表示,西藥除了一小部份,大多只是對症藥物,就是不針對病因,只為緩解和麻痺表面症狀,解除一時的苦痛,比如:降壓、解熱、鎮痛,不能治病,多吃實為毒,抗癌劑更是劇毒,嚴重破壞免疫系統。他嚴重質疑,癌症的所謂轉移,正是免疫系統受到藥物嚴重毒害後帶來的惡果。

新谷認為,絕大多數的現代病,都是不健康的飲食和作息,甚至是精神等因素造成的,是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導致的。這才是真正的病因。未來的西醫,如果不懂得將人體看作是一個「整體」,尊重生命、自然和人體,關注人的飲食、環境和精神等致病的根本因素,走預防醫學的道路,從飲食等養生方面下手,必將毫無出路,造成技術越發達、疑難病就越多越治不好的怪象。

他說,西醫治病是以人體出現嚴重病症,影響工作和正常生活了,才去針對看得到的病變部位開方用藥或手術治療,從不關注發展到這一步之前,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身體病變,對人的生活經歷、飲食經歷、人際關係、精神狀態、生活環境,從不在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不會一下就冒出來,肯定有個發展過程。等發展到痛苦不堪,明顯出現病變部位之前,正是中醫說的「未病」狀態。

但是西醫從不關注這個過程,只要檢查不出西醫看得見的病,病人無論自述如何身體不舒服,都被診斷為無病──這是多麼狹隘,多麼怠慢人體和生命的做法啊!新谷嘆息之餘,嚴肅表示預防醫學的重要。

在中國古老的醫學中,把能治療「未病」的醫生看作上醫。新谷獨創的飲食養生療法,通過自身和幾十萬例的臨床實踐獲得的成功,有力地證實了傳統中醫「醫食同源(藥食同源)」和「上醫治未病」的真實不虛。

腸胃不健康,是萬病之源

新谷將胃腸內的狀態比喻為「胃相」和「腸相」。有好的胃相和腸相的人,身心都健康,相反的,胃相和腸相不好的人,則表示身心某個方面出了問題。換言之,若能保持好的胃相和腸相,就能保持健康。而對胃相和腸相影響最大的,就是飲食和生活習慣。

書中更表示,胃腸不健康是萬病之源,很多癌症和其它眾多的病症,其病因往往出自胃腸的惡化。

他根據幾十年的臨床經驗,30萬例胃腸內視鏡的直接觀察,發現罹患乳癌、肺癌等常見癌症的病人,一定患有胃腸病,甚至同時檢查出胃腸癌。因此,如今美國在檢查出其它癌症的同時,會再檢查胃腸是否也出現病變。結果發現,這個機率高得驚人,幾乎成了普遍的定律。可見維護胃腸健康的重要。只有獲得胃腸的健康,才能從根本上根除癌症等生活習慣病的出現和復發。

對於中國人來說,雖然因為西醫的影響,對中醫已經不太了解,但畢竟幾千年曾受到中醫的影響,多少對「脾胃和腸道是後天健康之本」的說法有印象。所以藉助新谷醫生常年眼見為實地觀察胃腸變化得到的心得,我們讀他的見解,便能從一個西醫權威專家的角度,從新認識中醫的可貴。更好地關注傳統的飲食養生,守護我們身心的健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