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調查局(FBI)11月19日突擊搜查了一名相關克林頓基金會的舉報者(whistleblower)的住所。該舉報者持有關於克林頓基金會和「鈾壹公司」(Uranium One)關係的文件。

美國保守派新聞網站《每日電訊》(Daily Caller)29日報道,該舉報人名叫丹尼斯內森凱恩(Dennis Nathan Cain)。凱恩的律師邁克爾蘇卡拉斯(Michael Socarras)透露,11月19日,16名FBI探員在凱恩家中搜查了6個小時,但事實上凱恩已經把相關文件提交給了司法部監察辦公室(Inspector General)和參院情報委員會(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s)。

蘇卡拉斯表示,FBI突襲凱恩的住所是為了獲取凱恩已合法交給國會的文件,他們的行為蠻橫地漠視了法律提供給舉報人的保護。

「每日電訊新聞基金會」(Daily Caller News Foundation)取得的一份文件中說,凱恩提供給司法部監察辦公室的文件顯示,聯邦政府未能調查前國務卿希拉莉及其基金會與俄國公司Rosatom之間可能的犯罪行為。

Rosatom為俄羅斯國有原子能公司,2010年獲奧巴馬政府批准收購加拿大礦業公司「鈾壹」(Uranium One)的多數股份。鈾壹當時控制著美國20%的鈾礦開採權。

文件還顯示,時任FBI局長的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沒有對關於Rosatom的犯罪指控做出調查,也沒有調查其它與鈾壹有關的俄羅斯政府機構。

穆勒現在是負責調查特朗普總統「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

據蘇卡拉斯描述,在FBI巴爾的摩分局一名探員的帶領下,共16名聯邦探員於11月19日上午來到凱恩位於馬里蘭州的家中。搜查的依據是美國地方法官Stephanie A. Gallagher於11月15日簽發的法庭令。

領頭的探員稱凱恩持有竊取的聯邦財產,要求進入他的私人住宅。凱恩告知探員他已經將文件交給司法部和國會,但FBI還是在他家中搜查了6個小時。

據蘇卡拉斯透露,凱恩當時曾是聯邦政府的承包商,因此取得了相關文件。

眾議院共和黨人計劃在12月5日就司法部對克林頓基金會的調查舉行聽證。負責調查的是猶他州聯邦檢察官約翰胡貝爾(John Huber),由當時任司法部長的塞申斯指定。

克林頓基金會捐款醜聞背景

據英文大紀元報道,克林頓基金會(Clinton Foundation)被媒體披露,可能從俄羅斯收購鈾壹公司的交易中,收取了俄羅斯數百萬美元的賄賂。

此前英文大紀元分析,由於俄羅斯軍事預算僅為美國的10%,因此俄羅斯試圖用其能源部門發揮地緣政治影響力。

過去十年中,普京用盡方法增加俄羅斯的鈾生產和天然氣運輸路線,試圖達到「俄羅斯核能征服世界」。

2010年,奧巴馬政府批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機構Rosatom通過其全資子公司ARMZ Uranium收購加拿大礦業公司「鈾壹」51%的股權。當時鈾壹控制了美國20%的鈾礦開採權。

這項協議引起爭議,因為它增加了美國對俄羅斯生產的鈾的依賴,而鈾是核電廠以及核武器生產的關鍵原材料。根據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2011年7月的一份報告,美國核電站92%的鈾依靠進口,其中23%來自俄羅斯。

然而,儘管美國國會提出這項協議可能有損國家安全,但奧巴馬政府仍於2010年10月批准了該協議。該協議需要得到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批准,該委員會由多個美國政府機構的政府官員組成,包括希拉莉當時掌控的國務院。

交易獲批前的幾個月,希拉莉的丈夫、前總統克林頓,在2010年6月前往莫斯科親自與普京會面。他們會見的當天,跟普京關係密切的投資銀行Renaissance Capital支付給克林頓50萬美元,名義上是他進行了90分鐘「演講」的費用。

前聯邦調查局線人William Campbell披露,俄羅斯為了讓美國批准該項交易,還聘請了美國游說公司APCO Worldwide來影響希拉莉,手段是向克林頓基金會屬下的「克林頓全球倡議」(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捐款。

《紐約時報》披露說,鈾協議簽署的前後,加拿大的記錄顯示,有大量的現金源源不斷地流進了克林頓基金會,鈾壹公司董事長用其家族基金會的名義進行了4筆總額為235萬美元的捐款。儘管希拉莉與奧巴馬時期的白宮曾經達成協議,表示要公開所有捐款者的身份,但實際上克林頓夫婦並沒有公開這些捐款。

報道還說,多位與鈾交易有關係的投資者都向當時希拉莉家人成立的基金會捐了款,金額高達1.45億美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