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班越區就讀的人,為數不少,學校體諒通學遲歸之苦,於是組織編排成隊伍,特准放學時,提前二十分鐘排隊離校,趕搭火車,把這一幫學生名之曰:「火車生」!

這種狀況不止本校有,其他台北市的男女名校都有這種現象!所以每天下午五時左右,火車站前的廣場上,總有不少支隊伍穿梭移動,往車站裡集中,而南下(下行)的月台上,由鐵路局規劃好的,如:北一女,北二女,市女......,建中,成功,附中......等等各校候車區域牌下,整整齊齊地排著兩行隊伍,有綠衣黑裙,白衣黑裙,黃衣黑裙......的女校,還有全身卡其制服,戴著卡其帽的男校,那真是八方風雨會中州,名校雲集呢!而北上(上行)月台由基隆,八堵越區就讀的就比較少。

17:15火車進站了,嘎然一聲停在月台上,這時總會引起一陣騷動:有欣喜歡呼的,也有唉聲嘆氣的因為當時十幾節車廂裡,有一大半是「運煤車」頂替載客,不是掛在前頭就是加掛在最後,所以每天停在各校面前的車廂好壞全憑運氣!當時的人都很守規矩,依照排隊先後魚貫上車,再佔個位置邀好友同坐,四人面對而坐可以擠成六人,甚至八人!當時個個都瘦小苗條,而且是木製靠背座椅,靠走道邊一條扶手而已,如此的條件,當然能擠成沙丁魚罐頭!時或三顆頭顱湊在一起同看一本小說;也或者大夥兒一同玩起撲克牌多半是人手一書,默讀背誦;要不就是到處打聽同一任課老師,哪班今天來了個隨堂測驗那明天咱班也可能遭到轟炸,得趕緊臨時抱佛腳;?遇到不如意或心事重重時,則瞪著車窗外飛馳而過的景物發呆......慢慢的隨著搭車人 的遞增以及各項的人性需求,車廂裡的設備有了改善,換成舒適的靠背沙發座椅,左右都有扶手,這時就無法再擠坐成一團啦,只能在走道扶手上,靠上半個屁股坐坐,隨著搖晃的車身,一路與周公把酒言歡。

要是面臨運煤車廂那可慘了,剛開始連個燈泡都無,裡頭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只有左右兩側幾扇小窗透點天光,空蕩盪的連個座位都沒!那就站著吧!還不能到處倚靠,否則下了車就會發現全身制服抹的全是煤灰!那沒裝玻璃的窗戶飛進的煤灰都落入了頭髮縫隙,鼻孔更成了黑煙囪!回家洗澡別提多麻煩了!後來每個車廂裡有了個六十燭光的白熱燈泡,高掛在車頂上,暈暈黃黃的照射著這一幫逆來順受的「火車生」。接著開始在車廂兩側安上一長條的木板凳,總算有了座位。每逢炎熱燠悶的夏季,那真是蒸籠一樣!大家就移到兩個車廂的連結處透氣,看著連結鎖隨著車速及鐵軌的角度,拉扯碰撞,帶動上面兩片薄薄窄窄的腳踏板,七歪八扭的搖晃!每回穿越車廂都是膽顫心驚,深怕一不小心就被疾馳中的強風刮出車外,魂遊地府!不出幾年 隨著載客率的攀高以及營運收入的暴增,這種替代車廂就遭到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柔軟座椅,並設有供應茶水的茶杯架,視野良好的安全觀景窗...... 。

年復一年,隨著越區就讀人數的增加,「火車生」越來越多,隊伍越排越長,一到傍晚,台北火車站裡真是萬頭攢動,月台上更是人聲鼎沸,各校候車區域牌擴充不少,到後來,除了17:15的班次之外,較晚的兩個班次仍然客滿。那些日子,「火車生的隊伍」成了台北火車站月台上,獨特,亮麗而壯觀的風景線!

而今那克難時代的點點滴滴,常在心頭迴盪不已,物質享受雖談不上,但同學間那深厚的情誼,無話不談的率直,絲絲縷縷,無法淡忘!那共讀一本小說時的親密無間,那轉告隨堂測驗考題的坦蕩無私,在搖晃的車窗裡,一起細數那迎面而來,連綿不斷的電線桿時的純真......在在都鮮明而不會褪色!深刻而不易忘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