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之際,習近平接連兩天主持召開兩次經濟工作會議,並首次承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這不僅預示著中國經濟開始全面進入「寒冬」,也表明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連鎖反應逐步顯現。

從「穩中有變」到「變中有退」

其中的「變」可以從官方統計資料反映出來,今年大陸GDP一季度是6.8%,二季度是6.7%,三季度降至6.5%,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也低於預期的增長6.6%;(GDP下降0.1個百分點,意味著至少減少820億元人民幣,數以萬計的企業將倒閉,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將失去工作)10月份製造業PMI指標為50.2%,環比回落0.6個百分點,創2016年7月來新低;一、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7.5%和6.0%,三季度為5.4%,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增速幾乎是「自由落體」式回落,從今年1季度末的13.0%下降至今年6月的7.3%,到9月底,已回落至3.3%,舊口徑下基建投資增速幾近歸零;今年下半年以來,受美加徵關稅影響,出口增速也在持續回落。

有評論指出:「最糟糕的時候還未到來。出口提前的後果、持續去槓桿以及房地產市場回檔,將導致明年第1季度經濟大大減速。」去年微博一篇文章也曾預測,在未來3年,中國將爆發前所未有的雪崩式的「返貧」。

從「國進民退」到「民企破產」

包括10月31日召開的會議,這是中共政治局一年當中三次專門召開研究經濟問題的會議,也可能還有第四次,前所未見。與前兩次會議相比,此次新增兩個問題;一是民營經濟,二是資本市場。11月1日習近平又緊接著主持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可見,民營經濟的衰退已經危及到中共經濟的穩定。

儘管中共央行今年連續放水,但各地許多小企業表示,融資仍十分困難。中金公司統計,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公司屬性發生變動的50家企業中,民企佔比高達89%。其中民企屬性轉為國企的有26家,佔比53%。這一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水準。官方數據稱,僅今年上半年就有504萬家企業破產。而2017年,全國返鄉人員超過740萬,其中返鄉農民工佔72.5%。

可想而知,企業倒閉潮將導致失業潮,而失業潮將導致斷供潮,斷供潮將引發擠兌潮。因此有學者指出,「民營經濟特別是私營企業的發展陷入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困境。」網絡上廣為流傳的一篇題為「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的文章,批評中國經濟出現「國進民退」現象,國企與民企所受待遇有天淵之別,不少民企因此深陷危機。

從「天量放水」到「債務危機」

繼P2P頻頻爆雷,債券違約成為新常態之後,今年9月,東北特鋼破產,又一世界500強中國鋼鐵巨頭因陷債務危機倒下,負債高達1,920億,成為近年來最重大的國企債務危機之一,涉及105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

2018年10月16日,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發佈報告,指出中國地方債務總共約60萬億人民幣,其中40萬億是隱性債務,成為「帶有巨大信貸風險的負債冰山」。而美國學者秦偉估計,中央加地方債務數額應該達到300萬億,是一個隨時可以引爆的巨雷。大陸的債務規模高達GDP的250%,中共一直在使用「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延遲危機的爆發。今年前8個月就加速發行完成3萬億元地方債。同時中共還使用「債轉股」轉嫁危機,並以「混改」方式吞併民企,洗劫民間財富。

按照中央銀行的金融穩定報告,中國銀行體系表內表外現在投放的信貸規模460萬億,堆出天量的信用。如果按照460萬億的貨幣乘數,倍數大概是16倍。而日本泡沫頂點只有13倍。按照官方的原話,中國經濟最大的脆弱性唯一來源就是高槓桿、高債務,所以去槓桿是目前中國的首要任務。即使沒有貿易戰,未來兩年之內,發生大級別的債務危機的可能性都是100%的事情。

從「股市加槓桿」到「股權質押爆倉」

這次政治局會議極為罕見的提到了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之前很少關注資本市場。估計是十一後,大陸股市頻頻暴跌,屢屢觸及股票質押平倉線,一旦強平將產生無數連鎖反映。不僅將令股市崩盤,股民慘遭血洗,還意味著A股將上演一場「國有化大洗劫」的運動,許多股票市值暴跌的上市公司股權都面臨著被銀行收回的風險,銀行的不良貸款也將堆積如山。也許這才引起了中共當局極度恐慌和高度重視。

2015年上半年,股市就是引入了場外融資的槓桿資金,再加上兩融的融資,這些槓桿資金瘋狂炒作,加大了股市泡沫,後來監管層不得不去槓桿,結果股市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今年十月雖然僅有18個交易日,但是跟跌不跟漲的A股再次創了世界證券史上的新奇蹟。這個月不僅誕生了2,449的政策底,深成指和創業板更是A股史上絕無僅有的月線七連陰。此外,這18個交易日還將股市的暴漲暴跌展現的淋漓盡致,滬指跌幅超過2%的就有五次,其中還夾雜著千股跌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已有50家民營上市公司宣佈獲得國有資本入股接盤。這些民企「無奈」轉讓股權背後的兩點苦衷是:股權質押頻頻爆倉、資金鏈岌岌可危。為此,深圳設立專項工作小組,安排數百億元資金,負責救援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風險,要為此「拆雷」。除了深圳國資,其它地方國資也開始「救市」。

從「銷量世界第一」到「車市跌落神壇」

10月中旬,曾擁有「4S店第一股」光環的龐大集團宣佈,全部股份被司法凍結,隨後被扒出業績連年不振,自2011年來每況愈下,上半年淨流動負債金額達8.43億元。正如亞馬遜雨林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兩周後便形成為美國德州的一場颶風。如今「龐大集團」這塊行業招牌猝不及防的倒下,也將推倒業內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從而引發汽車市場的連鎖反應。

中國車市自1992年開始已經26年連續增長,即使是經濟危機的2008年也未曾停止增勢。去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888萬輛,創歷史新高,並連續9年獲得汽車銷量世界第一。但今年,在「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9月全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1.55%,銷量大幅回落,創下7年來最大跌幅;10月份前三周銷量顯示同比或下滑超過20%,預示著不僅10月份的車市將出現負增長,全年車市增速也或將出現史無前例的負增長。繼房地產行業之後,作為中國重要支柱產業的汽車市場的冬天也來了。

從「經濟發展引擎」到「史上最大的泡沫」

相比之前的經濟工作會議,本次沒有明確提及房地產政策。儘管此前不斷有地方政府放鬆調控的聲音出現,但10月29日新華社發文仍強調,「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改變」,「決不會允許房地產調控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可見,貨幣之水很難再流到房地產市場中,以房地產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來拉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也難以維持。

中國房地產的市值已超過430萬億人民幣,為中國GDP的五倍;房地產開發商貸款餘額為9.6萬億人民幣,是中國GDP的40%;個人住按揭款餘額為23.8萬億人民幣;A股136家上市房企負債超過10萬億人民幣,平均負債率80%,即100塊的資金,80塊是借的。這麼多年來,樓市就像一個堰塞湖,沉澱了大量超發的貨幣。據測算,房企在未來三年將迎來兩個償債高峰期,房地產業將面臨大洗牌,房企將要遭遇「生死劫」。因此,大陸富豪王健林曾對CNN表示,中國地產是「史上最大的泡沫」。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從1999年至2018年8月,20年的時間裏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約為40萬億。僅2017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就高達52,059億元,竟佔一些地方財政收入的70%。而今年因樓市降溫,各地土地流拍宗數已超歷史紀錄。這樣,將導致不少靠「賣地」收入為生的地方政府面臨著關門的危險。

另外,外匯儲備下降,匯率接連失守,人民幣貶值一旦形成預期,必然導致大量資金加速外流和大批外資企業不斷撤離。

最後,不妨借用網上一句流行詩來形容改革開放40年後中國經濟的現狀,「一朝忽覺春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也正如前總理溫家寶所言: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