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是一種香草,可觀賞,可入藥。杜若花色如雲,潔白纖巧,生長於沙洲、空谷,猶如幽蘭,遠遠望去似有遺世獨立之感。杜若是芳香美好的植物,屈原在《九歌》中多次引用,也是從屈原開始,杜若成為「香草美人」(比喻品德美好的君子,或賢臣、君主)的代表植物之一。

南齊詩人謝朓(音窕)(464年─499年)出身貴族,自幼好學,與謝靈運合稱大謝、小謝。謝朓在朝中掌管皇帝的文書詔誥,所著文章清麗,富有靈氣。謝朓有一首詩《懷故人》:

芳洲有杜若,可以贈佳期。

望望忽超遠,何由見所思?

我行未千里,山川已間之。

離居方歲月,故人不在茲。

清風動簾夜,孤月照窗時。

安得同攜手,酌酒賦新詩。

看到芳草叢生的小洲上,生長著「杜若」香草,不禁思念起友人,想將它採集起來送給友人。怎樣才能和我思念的好友相聚?

我離開家鄉並不很遠,但山川已將我們阻隔兩地。我居住的這裏正是春季,而故人卻不在我身邊。

清風熙熙,吹動窗簾,清朗的孤月照著夜窗。我們何時能夠再次相聚,一起飲酒賦詩?

這首詩的首句「芳洲有杜若」,還在大唐鬧出了趣聞。

《楚辭‧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圖為元‧佚名‧倣趙孟頫《九歌圖》(公有領域)
《楚辭‧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圖為元‧佚名‧倣趙孟頫《九歌圖》(公有領域)

此芳洲非彼坊州

大唐貞觀年間,有一官吏尹君,曾經在坊州擔任司戶一職,主掌地方上的戶口、錢糧、財物等。有一年,朝廷尚書省下令,向坊州徵收杜若。

尹君看到這份命令,當即回覆公文,他說:「坊州原本就不出產杜若,天下人都知道。尚書省下達命令,忽然要徵收杜若,這是讀謝朓詩造成的誤會。尚書省官員如此決斷判事,不怕上天的二十八星宿恥笑嗎?」這名尚書省官員可能以前讀過謝朓的詩句,以為詩中的「芳洲」就是「坊州」,於是下令坊州進貢杜若。尹君指出上級的失誤所在,因這件事聞名朝野。

太宗聽說此事大笑,提拔敢提出諫言的尹君作雍州司法參軍,將糊塗的尚書省官吏免職。

此期非彼期 此若非彼若

「芳洲有杜若」這句詩還引起另一則趣聞。唐朝吏部侍郎李安期為人機敏,掌管天下文官任免。一次,李安期安排一位名叫杜若的候選官到芳洲任職,候選官杜若不願意,請李安期安排他去其它地區。

李安期說:「你沒聽說過『芳洲有杜若』嗎?」候選官杜若思路也很快,立刻說:「那我就把這株杜若送給您。」他的回答很妙,按照謝朓原詩的意思,採來芳洲的杜若,就是要送給友人的,即詩句所言「可以贈佳期」,詩中的「期」字正好對上李安期的名字中的「期」字。

李安期委婉地說:「我這個『期』不是那個『期』。」候選官杜若才思敏捷,對答道:「我這個『杜若』,也不是那個『杜若』。」李安期聽後笑起來,於是將杜若安排到別處任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