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是商紂王的叔叔,商紂王的父親帝乙是他的哥哥。帝乙在位時,他擔任副丞相少師。帝乙病重時,他代理朝政。

比干畫像(公有領域)
比干畫像(公有領域)

他本名為「干」,受封的地名為「比」,這塊地方在如今的山東曲阜一帶,故名:比干。

帝乙託孤,比干輔佐帝辛。始料未及的是帝辛之「紂」。當帝辛「紂」到不可收拾的時候,微子逃跑,箕子裝瘋,比干說:「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

比干是歷史上備受推崇的英雄,可惜的是,比干之死載於史冊的只有很少的一點,散落在《史記》和《春秋》裏。

比干和微子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

──「君主有了過失,為臣不勸諫,是不忠;怕死不說話,是不勇。君主有了過失,為臣就應勸諫;他不採納,為臣就以死明志,這才是最忠誠的表現啊!」

比干曉得紂王整天和妲己在摘星樓上尋歡作樂,也去了摘星樓,在那裏待到死去。死去之前的時間裏他只做了一件事:努力勸誡紂王。

紂王對比干的不依不饒很厭煩,說:「你憑甚麼這樣做?」

比干回答:「我憑著良善和仁義而進諫。」

紂王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心竅,真的是這樣的嗎?」

紂王就把比干殺了,把他的心挖了出來。

在當年的朝歌,如今的河南省淇縣,有摘心台實物存在。摘心樓原來叫摘星樓,建在著名的鹿台上,鹿台本來已經很高了,台上之樓就更高,得名摘星樓,意取高之非常,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

商朝之後,摘星台就被廢棄了,摘星台的名字變成了摘心台。還有哪個君王敢佔為己用呢?漢代在摘心台的上面,建了一座青石牌坊,叫忠烈坊,摘心台成了人們紀念比干的地方。

周武王滅商後,「命閎夭封比干之墓」。

──命令大臣閎夭築墳培土,隆重安葬了比干。

比干被殺,比干懷孕的妻子陳氏和奴婢僥倖逃脫,躲藏在離朝歌不遠的石山「仙人梯」的石洞裏,在洞裏生下了兒子,取名「堅」。天下大定後,周武王找到了他們。因為堅出生地是長林,周武王賜他姓林。

比干之仁,蓋因「忠」字。

比干身後,受到的不僅僅是敬仰,簡直是頂禮膜拜,比干墓被稱為「天下第一墓」,比干廟被稱為「天下第一廟」,廟裏的孔子劍刻碑被稱為「天下第一碑」。

石刻比干像(Dharma from Penang/維基百科)
石刻比干像(Dharma from Penang/維基百科)

封比干墓是周武王伐紂後做的三件大事之一。比干墓是第一座記入史冊的丘式的墳墓,所以是「天下第一墓」;幾十年前中國的「文革」中,無數廟宇被破壞,比干廟毫髮無損,是至今尚存的最早的廟宇,所以是「天下第一廟」;比干廟裏有孔子留世的唯一石刻文字「殷比干莫」,古代「莫」和「墓」通假,為「殷比干墓」。所以比干廟裏有「天下第一碑」。

比干廟裏還有唐太宗、康熙帝、李白及其他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手跡。

◎箕子傳《洪範九疇》

箕子是紂王的伯父,多年來一直為紂王操心,紂王剛開始使用象牙筷子的時候,箕子就嘆氣了:
「吃飯用象牙筷子,就不會再用土陶做的器皿,以後一定會用犀玉之杯;象牙筷子犀玉杯,就不會再盛五穀之羹,就會想吃犛牛、大象和豹胎之類的山珍海味, 就會想著把天下的珍奇寶物都擁為己有,再發展下去還會造豪華的車子、奢華的宮殿,這樣下去,君王哪裏還會振作精神處理國家大事呢?」

箕子畫像(公有領域)
箕子畫像(公有領域)

令他嘆氣的紂王,縱情聲色、徹夜長飲,有一次竟忘記了日期,問身邊的文武大臣,大家也都不知道,於是派人向箕子詢問。箕子對自己的學生說,身為一國之君和周圍的人都不知道了日期,天下就要危險了;而一國之人都不知道日期,獨有我知道,那我就更危險了。於是就讓門人告訴來人,說箕子也喝多了,不知道是甚麼日子。

箕子披散開頭髮,和奴隸們混在一起,假裝瘋了。實在鬱悶不過的時候,就抱著一把琴在朝歌城北的

桑林中彈唱他自己作的曲子。紂王發現箕子裝瘋,便把他囚禁起來。

武王伐紂,紂王兵敗自焚。周武王進入朝歌,將箕子釋放,箕子出獄時已經五十一歲了。

兩年後,仰慕箕子的周武王專程去拜訪箕子,想請教一些治國方略,他向箕子求教時,詢問道:「殷商為甚麼會滅亡呢?」

箕子不作答。武王意識到失言,趕緊改口問:「怎樣才能順應天命治理國家?」

箕子這才開了口,給武王陳述了從大禹時代傳下來的治理天下、國家的九條大法則。這九條大法則被後世譽為君主治國的基本準則,在《尚書》中自成一章,名為〈洪範九疇〉。其中的五行學說、天人感應學說、王道學說,到三千多年後,今人還是耳熟能詳。

箕子將〈洪範九疇〉傳授給周武王,但不答應輔佐文王。箕子早就對微子說過:「商其淪喪,我罔為臣僕。」意思是商朝滅亡之後,我不會做新王朝的臣僕的。

他請求前往與商有一定族緣關係的朝鮮。

周武王答應了他的要求,並且對他不以君臣之禮相待。他將朝鮮島封給了箕子,聽憑其自行發展。

箕子帶了五千名殷商的臣民,遠離故土到達古朝鮮,在那裏建立起「箕氏朝鮮」。箕子帶去的五千人中,有懂詩書、禮樂、醫藥、陰陽、巫術的士林一族,有各行業的能工巧匠,還有殷商的禮樂、官制、飲食、耕作、養殖技術。

「箕氏朝鮮」在如今的遼東和朝鮮的北部,歷四十一代君主,傳國近九百年。

「箕氏朝鮮」發展得風調雨順,多年後,箕氏回來朝見周天子,在路過殷商故都的時候,他看到宮室已被廢棄,有些地方變成了田地,長出了青青的禾苗。箕子非常傷心,於是即興作了一首詩大聲吟唱,以歌當哭。詩說: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其中的狡童,說的就是紂王,他的侄子。

這首歌被視為中國的第一首文人詩,名字叫做《麥秀》,真切地說出對紂王失國的痛惜。大意是:

淇河兩岸麥已秀齊,

早秋禾苗染綠大地。

那頑劣的小孩子呀,

不和我友好瞎淘氣。

《史記》中寫道:「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殷遺民聽到箕子的歌,都痛哭流涕。

箕子去世在朝鮮他的領地裏,享年九十三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