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挫折包含三種:一是得而復失,簡稱之為喪失。如紅顏褪色、年輕不再、財富虧損。二是追求目標受阻,如大學聯考落榜、經營生意失敗、考試不及格。三是先天不足(缺乏)或相對性的不足(即比上不足),如缺乏金錢去購買想要的東西、缺乏英俊高挑的身材、缺乏聰明才智。

一般兒童挫折的來源大都是屬於「追求目標受阻,或向上比較的不足」造成的挫折居多。追求目標受阻的挫折有時候受限於孩子的能力或外在環境,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挫折,純屬無奈。但是比較性的挫折卻可以避免。

以上三種形式的挫折都可以導致個體情緒低落、自怨自艾、自尊受損、動機減弱,甚至認知扭曲。可悲的是挫折卻是人生的常事,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父母或老師想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首要之途便是教導孩子應付挫折的技巧。就像學柔道的人,必須先學會應付被摔倒的技巧一樣。

具體的教導孩子應付挫折的技巧:

1. 自我比較

與人比較是人生悲劇的開端,所謂人比人氣死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這些俗語道出再優秀再完善的人,若要處處與人比較,則人生永遠無法滿足。國內一位知名的財富數百萬的企業家,在一次年終宴請員工時,有位年輕的屬下,不勝欣羨地向董事長說:「董事長先生,如果我有那麼多財富有多好。」這位董事長回了一句語意深長的話,他說:「年輕人!如果我有你那麼年輕就好了。」這一段對話道盡了:與人比較的悲劇性效果。 

在學校中,若校長把各班的月考成績平均數表列出來,並加以比較高低,那麼在各班級中把班級成績拉下來的特殊兒童,就無可避免註定要被級任老師排斥的命運。在一個班級裏,級任老師若用個人相互比較,或小團體相互比較的方式來鼓勵學生,那麼班級上除了創造少數的成功者外,更把大部份的失敗者打入地獄。因此老師或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應該避免孩子們彼此相互競爭、互作比較。

有人辯說:「人生何處不競爭,何處不比較?」此話確是實情,但是你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要不要參與比較。筆者每天下班後,會在運動場跑完10圈後再回家。在跑步的過程,經常有其他人從後頭趕過。筆者不因此而加快腳步與人競爭,而是用自己的步伐跑完10圈,因為筆者知道:若加速腳步與人競爭,絕對無法跑完全程。這個例子說明與人比較、競爭是可以避免的。

學習與自己比較,不管縱切面(與自己的過去比較),或橫切面(與自己目前各方面的成就比較),都可以找出自己的進步(比從前更好)與優點。如此在自我比較中,自我督促自己追求進步,並從進步中獲得成長的喜悅;另一方面,發現自己的優點,學得自我肯定,培養自我效能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