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昨日以作家身份出席書展講座,藉她的著作《無名者》,分享網絡時代下,人與人之間溝通方式和觀念價值的改變。胡晴舫表示,自己受惠於網絡,亦憂心網絡對時代和語言的改變,正在改變著社會的走向。她表示,網絡具有創造力,亦同時具有毀滅的力量。

談及今年書展入場人流及閱讀人數的萎縮,胡晴舫認為,網絡的出現,包括社交媒體的出現,已經在衝擊社會的溝通模式,改變著我們的語言了。「當我們講話的方式改變,我們跟彼此關係改變的時候,它就會影響到我們對事情的觀念跟價值。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很好奇,接下來我們這個社會會往哪裏去?」

提到自己2016年接任官職後停止專欄寫作,她直言:「我不知道寫專欄的意義在哪裏,以前我寫千字專欄,我要花五天的時間,我每天都在玩那個字,確保每一個字都能精確的表達我想要表達的事情。」她說當網絡將一切都變得平面和快速時,專欄已經失去了意義。

她認為,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文化和知識有一個世代的傳承,尊長的教誨,及對尊師重道的理解。時下則不再需要這些,只需請教YouTube。寫作者的作用是當社會有了噪音時,能夠闢出一個冷靜和討論的空間,現在要的則是感動和激情。「網絡出現以後,它改變了社會討論的空間,還有它的人性規則。」

60年代尾生於台灣,胡晴舫感念自己受惠於「自由、平等、民主」以及網絡對當年霸權的打破,令當年持有「此護照不可前往共產國家和地區旅行」的她有了旅居世界各地的機會,包括中國大陸。但亦認為「在網絡世代當中,我有一種無名的大眾性格……作為時代的思考者和寫作者,是否要考慮修正,它有創造的力量,它也有毀滅的力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