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是古代官署的一種俗稱,就是官吏辦公、辦事的地方,也就是官署。

據宋朝錢易《南部新書‧庚》上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為衙。」因此,衙門原作「牙門」,訛誤變易後才稱為「衙門」。

古代軍隊駐紮戍守,主帥或主將的軍營前會樹立一牙旗作為軍門,稱為「牙門」。在《周禮》中稱為「旌門」;《國語》上則稱為「軍門」。

所謂的「牙旗」,就是天子或將軍立在軍營前的大旗,因為旗竿上通常用象牙做裝飾,所以稱為牙旗。如《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薛綜.注:「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

由此可見,「衙門」最早是軍旅中的稱謂,後來逐漸移為朝廷官署所使用。如宋朝司馬光等人纂修之《類篇》上載︰「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為衙。」

此外,古代的衙門為了顯示出氣派、威嚴,大門多開六扇門。所以,後來也以「六扇門」代指官府、衙門。

關於衙門的諺語有「衙門六扇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衙門深似海」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