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運動風氣興盛與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困擾於關節的運動損傷疼痛,或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日益增多,其好發於中老年人,少見於年輕人。根據臨床統計顯示,70歲以上的年長者的發生率高達70%,且女性多於男性;好發於膝關節、手關節、髖關節,也可見於其它關節如脊椎、腕關節等。

退化性關節炎的 致病原因與症狀

退化性關節炎致病原因很多,主要有年齡、體重過重、膝周圍韌帶損傷、非感染性骨壞死、血友病、神經病理性關節疾病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因相當複雜,主要是機械性的磨損誘發發炎因子產生,導致關節囊發炎、周邊韌帶肌腱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缺損、半月板損傷、關節面不平整,進而產生關節腔狹窄、軟骨下硬骨空腔囊腫、關節變形、骨刺、軟骨游離體的產生等變化。臨床上常見症狀有關節腫脹僵硬、上下樓梯或行走時疼痛、關節活動度受限,或是在活動關節時,經常會聽到不正常的磨擦聲響,甚至關節變形。

膝關節變形的治療方式

膝關節變形有哪些治療方式?陳昱彰說,在嚴重關節變形前,需要進行適當的保養與預防:合宜適量的運動有助於關節附近肌肉的強度,幫助關節承受身體的重量,對於健康的關節,適當且正確的運動能增進其強度與健康。但若關節軟骨已受損,就必須謹慎小心,盡量採取緩和不負重量的運動如游泳或緩和的散步。此外,進行大腿的股四頭肌運動有助於膝關節的穩定強化,也能使膝關節疼痛較為舒緩。

另外,現今玻尿酸關節注射與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均廣泛應用於運動傷害與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透明質酸可補充關節液潤滑關節腔,減低膝關節因行走摩擦與壓力造成的不適和傷害,並修復關節結構及減少發炎反應。PRP注射是利用血液中血小板產生的豐沛自體生長因子,活化再生關節內退化受傷的組織,促進退化軟骨與韌帶滑囊的修復,以達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目的。

關節鏡手術
關節鏡手術

再者,關節鏡手術是一種微創傷口的檢查合併治療的方式,當關節疼痛與行動不良無法經由運動、藥物或關節注射而獲得改善時,在膝關節處做2~3個約1公分的小切口,使用關節鏡直接進行治療,清除發炎的組織,修復整平破損的半月板與關節軟骨,切除對於軟骨造成傷害的內側皺襞,清除軟骨破損而脫落造成的游離體,對於壞死的軟骨予以軟骨下鑽孔以利軟骨重生。對於頑固性的膝關節疼痛,但還尚未達到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嚴重程度,或因內科疾病身體狀況無法負荷重大手術時,關節鏡手術是相當可靠的治療方式。

人活著就要動

陳昱彰提醒,平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正確的運動方式、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保持關節的健康與活力,對於已受傷的關節,則需要好好保養,積極治療,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有很多方法與治療方式都可降低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但最重要的是人活著就要動,有良好的關節與肌力,才有健康的生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