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美貿易戰,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人愛存錢,高儲蓄率將讓中方在貿易「持久戰」中更能通過「堅持」獲得勝利。中國人給人的印象確實是愛存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儲蓄率(國民儲蓄的總金額除以當年GDP)在2016年達到驚人的46%,相比之下,全球平均儲蓄率是25%。中共當局長期以來尋求壓低儲蓄利率,以便促進消費,減少經濟對投資的過度依賴。

但彭博社一篇文章說,這個理論有一個問題:中國人可支出的錢可能不像總體數據暗示的那麼多。

首先,官方儲蓄率包括政府強制的社保繳款。其它政府調查顯示,中國家庭的存款只佔他們實際收入的29%。而中國家庭收入相當於GDP的44%(遠低於其它國家的70-80%比例),這暗示中國人的儲蓄接近GDP的13%,還不到IMF所說儲蓄率的1/3。顯然,中國家庭可以支出的錢遠遠小於外界的想像。

其次,大多數這些存款是不能拿來立刻消費的。由於中國人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退休福利非常微薄,中國人需要存款以備天災人禍和不時之需。根據《發展經濟學雜誌》2013年的研究,中國家庭存款中有2/3的錢是用來應對天災人禍的,人們不會隨意使用。

中國家庭的收入最近幾十年增加了波動性和風險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做法完全是符合邏輯的。在90年代末之後,隨著數億農民工從農村進入城市打工,隨著國企開始削減鐵飯碗,中國家庭永久收入的風險性飆升。雖然許多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數億教育程度低的工人由於經濟重組,遭遇收入減少的痛苦。

更糟糕的是,逾80%的中國家庭財富是鎖在土地和房地產當中。只有約10%的家庭財富存在於金融資產當中,比如支票賬戶和儲蓄賬戶。為了消費,中國人不得不借債。據官方數據,中國家庭現在債務-家庭收入比達到112%,債務年上升20%。這比人們印象中「揮霍無度」的美國和日本還高。

低於預期的儲蓄率暗示兩個問題。首先,中共難以通過壓低利率、擴大消費來推動經濟增長。中國人存錢減少、儲蓄增長放緩,加上貸款增長上升,已經將貸款-存款率推高到75%,令銀行承受壓力。其次,中國家庭承受經濟衰退和擴大內需的能力顯然低於外界的想像。除非政府可以加強社保網絡,找到冷卻過熱房地產的辦法,否則,消費者就不敢大膽的花錢。但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中國養老金缺口今年已經達到6,000億元人民幣,2020年將達到8,900億元人民幣。◇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