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洋研究船「瑪麗杜凡」號搭載台法學者研究團隊,在台灣附近海域歷經21天海上鑽探,日前於台灣西南海域兩度鑽獲俗稱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為自產能源帶來新曙光。

據中央社報道,台法學者組成的團隊進行科技部補助的「台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海床穩定性的基礎研究」,6月6日登上瑪麗杜凡號(Marion Durfresne),從基隆出發,歷經21天海上多處岩芯鑽探取樣後,26日駛抵高雄港,27日下午在高雄發表此行成果。

這次航程命名為「渴望」,研究團隊此行共採獲28根海洋沉積岩層岩芯,總長度超過600公尺。

「渴望」航程由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及國家實驗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與法國科學家聯手規劃與執行。

「渴望」航程6月20日進入台灣西南海域,隔天21日凌晨於南永安海脊選點打取岩芯,清晨3時52分在岩芯末端的「沉積物捕獲器」中發現塊狀固態天然氣水合物(又名可燃冰),當天上午8時22分又在好景海脊再度鑽獲。

在這次航程的台灣團隊領導人、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許樹坤點燃後,熊熊火光照亮台灣開採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產」的願景,也為台灣多年尋找自產能源的努力立下新的里程碑。

許樹坤表示,這次航行最重要的發現高純度塊狀天然氣水合物,是在台灣西南海域南永安海脊、好景海脊等處的海床下25公尺及15公尺鑽獲的。

他又說,經過中央地質調查所、科技部能源國家型科技計劃持續長年的努力,台灣科學家已透過地球物理、海底地形、海底噴氣、海床生物等各種跡象研判,台灣西南海域海床下蘊藏有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但從未獲得證實,這次鑽獲的成果意義重大。

他說,研究團隊這次共採獲28根海洋沉積岩層岩芯,總長度超過600公尺。除採獲天然氣水合物外,鑽獲的長岩芯也明確記錄台灣周遭環境所發生的重大自然極端事件,並取得多項台灣古地震、古颱風洪水,以及周邊島嶼噴發的火山灰等極端自然事件的歷史記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