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魯女子如我,東西要修、要補,總是全年「無休」。

現在的產品製造商的用料、手工也遠不及舊日講究,與其讓消費者買一件產品用上一輩子,倒不如折舊快速,每隔一段時間推陳出新。

手機螢幕不穩定、手提電腦越跑越慢、鬧鐘日夜顛倒;手錶、皮帶半年不到便破損嚴重;衣服破洞想要縫補、大衣鈕釦過半被弄丟、禮服要拿去放寬;平底鞋鞋底因膠水乾掉快要宣告獨立、高跟鞋鞋根被碎石路磨蝕得擲地有聲、羊皮靴子要打蠟上油保養;牛皮手袋的釦子因受不了重量而斷裂罷工……

在都巿,東西壞了、舊了、過時了,最便捷的處理辦法居然是丟掉。全球化的當下,一件快速時裝商製造的新衣,有著大量生產的平均成本和第三世界的廉價勞動力作支撐,售價可以不到四十港元,比修改一件舊襯衫還要便宜。

修改衣服的技工在澳門還算普遍,因為製衣業曾經是澳門的三大產業之一。

很多人覺得拿東西去修補,既麻煩又小家子氣,我卻不以為然,我把每件破爛東西都說成是宇宙唯一此生最愛。我對舊衣的迷戀,非因喜歡二手古著,大概是由於先母做了一輩子製衣女工,讓我潛意識裏對每件衣服多少也心存敬意。

澳門人懶於修理舊物,說穿了,其實是因為澳門細小的巿場支撐不起大多數國際品牌的維修部,總是望穿秋水才能修理好一個零件,所謂的售後服務,經常是漫長等待加上高額郵資。

早前友人送我項鍊,鑲在上面的小水晶一年間就掉了兩次,拿到指定的專門店去維修,每次一等就是數個月。黏幾顆小水晶不是太高難度,難就難在沒有專業師傅,維修部設在香港,貨物一來一回全是時間,售貨員抱歉地說:

「恐怕只能等了……不然買一款新的?」

維修部設在香港,的確是很多澳門消費者的惡夢。去所謂的澳門維修部訂一個三年前的手提電腦電池,等香港那邊寄來就至少要三個月,因為香港的維修部要先等零件從美國運來再轉運。

三個月?在這個急速的世代,三分鐘都嫌太久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