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是全球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自2000年起港府設立旺角行人專用區,這條全長450米的街道,更成為香港的地標之一。它不僅是大陸遊客的購物熱點,還是街頭藝人獻唱、政黨團體表達訴求的場所,令旺角這個風水寶地「旺」足十多年。但近年有「大媽」入侵行人專用區後,噪音滋擾加大,令其「變色」。一紙議案更令這條特色行人專用區面臨消失,將成為歷史。

由建制派把持的油尖旺區議會,昨日討論由四名經民聯議員陳少棠、莊永燦、黃建新、黃舒明提出的,要求政府研究取消行人專用區動議,動議最終獲16票贊成、1票反對、1票棄權大比數通過。

最快四個月後取消

經民聯議員陳少棠形容行人專用區已變成「烏煙瘴氣、神憎鬼厭的怪胎」,聲稱當年有份支持設立專用區計劃,是被運輸署提供的美好景象「騙了」,向受影響的市民致歉;不過,公民黨議員余德寶認為不應一刀切「殺街」,批評只是「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提出臨時修訂動議,建議臨時擱置行人專用區,但遭否決。

議案通過後,運輸署代表黃永興回應指,會根據區議會決定執行,並會與其它部門討論和進行地區諮詢,以及收集車量及人流數據,例如擴闊道路可行性等,預計需時約四個月。

團體促勿一刀切「殺街」

團體「社區前進」一行六人趁會前到場請願,反對取消行人專用區。團體早前訪問126位行人專用區附近居民,當中逾半人反對「殺街」。團體形容執法部門一直「放軟手腳」執法不力,促請政府平衡當區居民與藝術表演者的權益,希望各黨派議員能審慎處理,不應取消得來不易的公共空間。最終會殃及行人專用區內其他未有製造噪音或造成滋擾的街頭藝人和藝術工作者。

旺角行人專用區範圍介乎西洋菜南街和花園街之間的奶路臣街、介乎亞皆老街和登打士街的西洋菜南街、以及介乎西洋菜南街和花園街的豉油街和通菜街。

居住在旺角兩年的王小姐認為,取消行人專用區的做法是「斬腳趾避沙蟲」,她希望政府針對性解決噪音問題,令市民能享受公共空間。

市民譚先生指,曾多次就噪音問題向警方投訴,但警方執法有問題,只是口頭警告,未有實質處理方法,任由噪音滋擾。但他不贊成殺街,行人專用區具本土特色,不應抹殺本土文化。他認為政府首要是加強規管。

街頭表演者擬徵簽反對

有街頭表演者對區議會一意孤行「殺街」感失望。駱家業在附近居住十多年,在旺角表演了六年,昨收集了16檔西洋菜街表演者,包括「旺角羅文」等的簽名,到區議會旁聽動議。他坦言:「我當然感到失望,我們的藝術生涯被迫停止,都不知道怎麼辦。」

他稱,旺角行人專用區經過十多年的醞釀,才成為今天繁榮的街頭表演區,累積了數千歌迷,是港人「開心減壓」的地方。不少大陸或者海外遊客,也慕名去旺角,體驗當地民情,是香港地標之一。

他承認因旺角名氣日響,「來表演的人越來越多」,良莠不齊,包括近年增加了「大媽」搵食,變成難以控制,噪音加大。加上檔口之間相隔太近,變成有爭執。但他稱,噪音問題其實是需要溝通的,如果大家充分溝通,明白「音樂小聲也是藝術」,有信心在規管之下,可以保留藝術空間。他強調,隨後會和其他表演者收集更多市民簽名,爭取反對「殺街」。

報檔檔主:政府管治失能

西洋菜街報攤攤主范先生,在旺角居住幾十年,見證行人專用區的演變,也反對一刀切「殺街」。他直言行人專用區一個星期才開放周六及周日兩日,多年來他親眼見證,老人家真的很喜歡在這裏唱老歌、跳舞,「是老人家開心的地方」,也是香港難得的本土記憶,「值得珍惜」。雖然有些吵,但屬政府監管問題。政府不能以收到投訴為名,就要殺街,「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他批評港府無能,「一個行人專用區都管不好,還說管治香港?」「為何不顧及市民的感受?說殺就殺?」

深圳學生李先生,昨在旺角購物。他也反對取消行人專用區,認為這是香港的特色,當中不乏水平高的表演者,令市民遊客可以有免費的歌舞表演欣賞,很開心。他擔心取消後,西洋菜街變回車路,令旺角更加擁擠,增加遊客危險。

不過,在西洋菜街收買舊手機的一位男士,支持殺街,認為「太滋擾」,噪音擾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