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美韓兩國例行的聯合軍事演習,金正恩在之前曾表示過理解,一度被解讀為事北韓作出了重大讓步。但是隨著北韓以美韓軍演是挑釁的理由,取消兩韓高層級的會談後,還威脅要取消特金會。雖然人們一直懷疑,美朝峰會如果舉行,在棄核問題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距離,但是誰都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北韓的突然變臉,觀察人士幾乎作出了一致的分析,就是北韓變臉的真正動因跟中共有關。

我們看到北韓的變臉,中美等各方都進行了回應。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告訴記者,目前沒有得到任何通知,甚麼都沒看到,甚麼都沒聽到,「我們走著瞧」。他表示仍然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另外美韓「超級雷霆」軍演仍然在繼續進行,並沒有受到北韓威脅的影響。

白宮新聞發言人桑德斯昨天(5月16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在北韓官方沒有正式取消特金會之前,美國各方面都在按照原定計劃進行,但也估計到美朝峰會可能比較艱難。很顯然,美國作為當事方並沒有升級應對,而只是在研判北韓的真正意圖。

白宮新聞發言人桑德斯昨天(5月16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在北韓官方沒有正式取消特金會之前,美國各方面都在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圖為資料圖片。(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白宮新聞發言人桑德斯昨天(5月16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在北韓官方沒有正式取消特金會之前,美國各方面都在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圖為資料圖片。(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那麼中共是如何回應金正恩翻臉的呢?我們看到昨天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朝雙方都應該釋放善意和誠意,相向而行。中共外長王毅在訪問巴黎期間也發表了相同的看法,說解決由來已久的半島核問題,需要相向而行,不是背道而馳。

王毅稱北韓採取了主動措施,美方應該珍惜目前的機遇。王毅的說法分明是暗示美方沒有回應北韓的善意。我們多次說過,王毅是中共的外長,他絕不可能隨意說話,他說出的話一定是中共官方的意思。也就是說,王毅現在是代表中共,在說給美國聽。中共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

大家應該還記得,前不久金正恩帶著妹妹金與正坐飛機,在40天內又一次訪問中國。金與正向中共領導人行90度彎腰大禮,中朝領導人在大連棒棰島邊散步邊談,具體談了甚麼,外界無法得知,但最後公開發出的報道是金正恩仍然支持朝鮮半島去核化進程。

可是就在金正恩志得意滿返回北韓的幾天後,三胖就發出了取消朝美歷史性峰會的威脅。有一點非常巧合,這個當口正是劉鶴率團赴美談判的關鍵時刻。劉鶴談的甚麼樣,這關係到中共未來的高科技產業。有觀點認為,中共是想盡辦法拉住北韓,使它成為自己在中美貿易上的一張牌。

而且就在同一天,一個北韓高級代表團訪問中國,得到了中共領導人的接見。我們從照片來分析,中朝關係似乎恢復到了最好的時期。

圖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金正恩的握手鏡頭。金正恩的承諾。(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圖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金正恩的握手鏡頭。金正恩的承諾。(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中朝領導人短時間內2次會面,不能不讓人感到蹊蹺。到底雙方說了甚麼,才會讓金正恩發出取消特金會的威脅?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和縱向專家葛來儀認為,金正恩最近兩次會晤中共領導人,可能受到了影響。

法廣文章分析認為,中共在北韓後面起了作用,讓金正恩感到中共是可以信賴的,似乎又有了「靠山」。在金正恩看來,在他面對特朗普的時候,中共可以提供最好的經濟和政治掩護,所以才作出威脅美國要取消峰會的表示。

大家還記得,中共不斷提「雙中斷」,北韓借著凍結核計劃,換取美韓中止軍演。那現在有沒有可能再次被提及呢?葛來儀表示,中方極有可能提到了「分階段棄核」這件事。

但是大家知道,這個建議恰恰是美日韓等國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因為我們不能忽略了北韓的歷史,金正日就是用這個說法,騙取了國際社會的信任和大量物資援助,可是它的核武研製完全沒有停止。那麼中共又提這樣的建議,它在幹甚麼呢?連有親共色彩的海外中文媒體都表示,中美之間在朝鮮半島局勢上曾經一致的立場已經破裂了,而中共「是解決朝核問題上的攪局者」。

不過金正恩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法廣文章認為,想完全退回去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金正恩也會考量這麼做會產生甚麼後果。

今天(1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推特上發一推文,他很幽默地表示金正恩有兩個選擇:一個是6月12日去赴特金會,另一個就是在6月12日參加特金會。這就是說金正恩已經別無選擇了。

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大紀元《新聞看點》製作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