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貴州、雲南、四川交界的烏蒙山區,有個叫石門坎的偏遠地方,一百多年前,一群苗族人為躲避種族仇殺,來到這裏避難,並在此繁衍生息。曾經,這裏是落後、愚昧、貧窮、絕望的代名詞,但因為一個英國人的到來,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此產生了聞名天下的「石門文化」,又被譽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苗族文化復興聖地」、「西方人士的海外天國」、「東西文化交融的傳奇部落」。

為何有這許多的讚譽?先講一個在當地流傳很廣的故事。抗戰時期,有個飛越駝峰的美軍飛機被日軍擊落在石門坎地區,飛行員被當地一個苗族人救起。讓美軍飛行員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苗族人居然可以用英文與之交流,其後更是將其送到了中國軍隊的駐地。是甚麼原因讓偏遠山區的普通苗民可以講流利的英文?這還得從一個英國人說起。

改變石門坎的英國人伯格理

1904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基督教傳教士伯格理來到了石門坎。他的到來徹底改變了石門坎的命運:他幫助苗族人發明了文字,即今天還在流行的「大花苗文」;苗文的發明,使烏蒙山區的苗族從此有了文字符號記載的歷史;而他用這種文字翻譯了《聖經》,在這裏傳播基督教的仁愛思想和文明理念;他辦光華學校,教苗家人讀書認字;他建足球場、游泳池,舉辦運動會,改變了苗族人的生活方式;他還辦起了平民醫院、麻瘋病院,解決山區百姓看病的問題;他亦建了孤兒院,收留無家可歸的孤兒……

在伯格理的努力下,基督教會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區的幾十個縣共辦了120多所學校,使成千上萬的苗族人接受了教育,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學生,包括後來成為博士的學者。

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曾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當時的漢人每10萬人中有2.19個大學生,而烏蒙山區的苗族人每10萬個人有10個大學生,其平均教育水平遠遠高於漢族。

令人嘆息的是,1915年石門坎發生了傷寒病,很多人都被感染,而柏格理在救助得病的學生過程中,也不幸感染。為了拯救學生,他將僅有的盤尼西林都用在學生身上,自己不治而亡,年僅51歲。

在柏格理病重住院期間,許多苗族人都前來探望他,對他依依不捨。在他離世後,許多人自發為其守墓,一些人表示死後要將自己葬在其旁邊,繼續守護他們的恩人。

在文革「破四舊」的狂濤中,柏格理的墓也沒能倖免,他的墓被挖,屍骨被撒得到處都是。不過,據說,當晚,就有人冒險將其屍骨偷偷收起。這應該是那些依舊對其感念不已的苗家人所為。據說,今天在其重修的墓地旁邊還有著100多座苗族人的墳墓。

婉拒蔣介石的苗族才俊 朱煥章

深受柏格理精神影響的苗家人中,有一個叫朱煥章的人。1903年他出生在貴州省威寧縣一個叫三道坡的山村朱姓人家中,在嬰兒時期因父親去世,隨母親改嫁來到一個叫金家灣的村子裏,繼父也姓朱。他3歲時,繼父去世,母親再度改嫁,但他留下與繼祖父母生活。

1914年11歲時,朱煥章才上學,因成績好,很快跳級到三年級,而要讀三年級則要去離家有一天路程遠的石門坎。於是,他在1915年進入了柏格理在石門坎創辦的光華小學讀書。大概在此期間,他信仰了基督教。1919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期間,他的繼祖父、母相繼去世,朱煥章由母親和繼父的堂弟朱南洪撫養。

小學畢業後,朱煥章在一位英國人的資助下,到通宣道中學讀書,四年後畢業。成績優秀的他得以留校工作,但內心早已受到柏格理仁愛思想影響的朱煥章,在半年後回到了石門坎,在私立光華小學任教。

在從事小學教師幾年後,1929年,朱煥章又被資助上了成都華西大學深造,頭兩年在預科,後四年就讀於教育系。在刻苦學習的同時,他還編纂了《西南邊區平民千字課》,又名《苗民夜課讀本》一至四冊,由成都墨源石印社代印發行,免費供給苗家人學習。這套書於民國24年(1935年)6月再版發行。

1935年,朱煥章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在畢業典禮上,他被全體同學推薦,代表大家做演講。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也出席了那場典禮,他們對朱煥章才華橫溢的演說深表讚賞。

蔣介石隨即單獨召見了朱煥章,有意推薦他到中華民國政府重慶總統行轅工作,但是被其婉拒。

朱煥章表示:「我的老師柏格理告訴我們,每個苗族人受到高等教育都要回到石門坎,為苗族人服務。」他的回答讓蔣介石更加器重這位青年才俊,遂送給他一些牲畜和農作物的良種,讓他帶回石門坎,繼續建設家鄉。

回到石門坎以後,朱煥章創辦了當地的第一所中學「西南邊疆私立石門坎初級中學」,並擔任校長,學校從1943年開始招生。朱煥章將這所學校比作清泉,其教學目的是「樹邊黎,臻大同。」在穿草鞋、穿麻布、食糠皮、吃野菜的情況下,他一直堅持辦學到1952年被中共接管,從未中斷,為苗族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1946年,朱煥章當選為「國大」代表,到南京參加會議。會議結束以後,蔣介石再次單獨召見他,希望他出任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長,但再次遭到朱煥章的婉拒,因為他忘不了自己的家鄉。

用全身心為苗族人奉獻的朱煥章,也贏得了苗族人的敬重,苗族信徒稱呼他為「苗王」,他還被破格任命為牧師,擔任石門坎聯區的聯區長。

中共治下走上自殺之路

1949年中共掌權後,先後發起了一個個運動,消滅宗教、消滅知識分子。

1952年l月在貴陽舉行的中學教師思想改造運動中,朱煥章寫到他「1937年加入國民黨,1944年任威寧縣黨部執行委員兼石門坎區黨部第一書記,1947年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西南邊疆教育委員會委員。」這引起了中共的警覺。

1954年,朱煥章被調往貴陽,擔任貴州省教育廳民族教育科副科長。1955年,在「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中,他被要求交代「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的問題,以及要檢舉所謂的上級,不願違背良知、依舊保有傳統氣節的朱煥章於當年底在貴陽黔靈山選擇了自殺。死後,他被葬在黔靈山。2008年,當地政府要開發黔靈山,其墓地才被遷葬石門坎。

朱煥章離世後,厄運並沒有消失。據朱煥章的女兒朱玉華回憶,文革期間,學校裏關於批判其父親是「帝國主義走狗、間諜」的大字報滿天飛,也因為父親的原因,她的一個考取了藝術學校的妹妹畢業後無法被安置工作,直到1981年父親被「平反」後才有了著落。

結語

曾經教育水平高於漢族人的石門坎地區,1949年後再沒有出現一個本科生。1989年的調查顯示,當地兒童失學率達到88%,10個人共用一床棉被,因貧困接受救濟的家庭達到98%,其中文盲為80%……而曾經的學校、醫院、游泳池、孤兒院都只剩下殘垣斷壁,基礎設施被破壞殆盡。如今,石門坎已淪落成貧困的貴州省中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如果沒有中共,朱煥章們的教育興國夢又何至於中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