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眼望世間,現代人的衣著打扮真是繽紛異常。而縱觀歷史,人類各個時期、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服飾樣式與風格,更猶如天上繁星般琳瑯滿目。服飾反映了當代、當地的人對美的感受與呈現,讓本文充當時光鏡,請隨之一覽西方服飾在歷史中的演變。

(三)中世紀時期——從民族性、神性到人性

古羅馬帝國也在經歷過數百年的強盛後開始衰敗,公元395年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仍以羅馬為首都,統治原本的意大利半島和歐洲地區的殖民地;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現在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為首都,統治著小亞細亞、北非、希臘等地的殖民地。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北方的日耳曼民族消滅,歐洲進入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時期。此時也被稱為黑暗時期,因為歐洲各地均被各個蠻族所佔據。之所以稱為蠻族,是因為跟古羅馬文明相比,他們的文化相對落後,有的甚至還沒有形成文字,他們彼此交戰,動輒屠殺擄掠,使歐洲大地動盪不安,社會發展幾乎停頓,文化甚至倒退。直到各民族慢慢信仰基督教,文化才又開始逐漸發展。

在長達千年的中世紀,服飾的改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各民族尚未信仰基督教的中世紀早期,各民族仍舊穿著混合著自己民族風格的古羅馬服飾。各民族由於居住在北方,氣候相對寒冷,所以在穿衣上習慣穿著褲子。這改變了古希臘羅馬在長袍內不穿褲子的習慣,奠定了往後歐洲男性的下衣以褲子為主的穿衣模式。

天主教皇本篤十六世(中)穿著Dalmatic袍衣。(Fabio Pozzebom/ABr/Wikimedia Commons)
天主教皇本篤十六世(中)穿著Dalmatic袍衣。(Fabio Pozzebom/ABr/Wikimedia Commons)

中世紀中期由於基督教的興盛,服飾也隨之改變。此時的基督徒通常會穿著一種叫做「達馬提克」(Dalmatic)的袍衣,特徵是有二條長條形的帶子從二肩垂下。女性的服飾由於受到宗教的影響而趨於保守,習慣用頭巾和長袖袍衫將身體緊密包裹。

馬賽克鑲嵌壁畫-《聖徒像》。(聖阿波利納雷教堂,意大利拉韋納)(公有領域)
馬賽克鑲嵌壁畫-《聖徒像》。(聖阿波利納雷教堂,意大利拉韋納)(公有領域)

中世紀後期由於經濟逐漸發達,人們財富增加,使得服飾開始有了變化。此時的歐洲流行一種哥德式(Gothic)風格的審美觀,此字原本是建築用語,指的是高聳著尖塔的教堂形式。這種喜好尖角的審美觀也同樣表現在服飾上,外形誇張、色彩鮮豔,有時甚至採用左、右不對稱的配色。男子除了穿著細腰的長袍外,合身的上衣加上緊身褲,並繫以腰帶以凸顯身材,也是當時流行的樣式。女性則以長袍為主,袍尾極長,可以在地上拖曳,腰帶束在胸下,使腹部呈懷孕狀,以示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敬。在流傳下來的畫作中,此時的人物臉部通常呈尖瘦形,鞋子有長尖角,也都是在哥德式風格的影響下所作的表現。

(四)文藝復興時期 ——凸顯性別特徵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此字有「再生」的意思,指的是從14世紀末到1600年左右,在歐洲文化上人們重新銜接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思潮與行動。這股潮流席捲了文化的各個領域,也包括服飾穿著在內。文藝復興開始於意大利,所以服飾的改變也從意大利開始,而後逐漸影響歐洲各國。

畫作The Infanta Isabella Clara Eugenia(F. DE LLANO, 1584),圖為西班牙公主伊莎貝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公有領域)
畫作The Infanta Isabella Clara Eugenia(F. DE LLANO, 1584),圖為西班牙公主伊莎貝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公有領域)

Crinolines(裙撐)。 (Crinoline/Wikicommon)
Crinolines(裙撐)。 (Crinoline/Wikicommon)

與中世紀以神為主的思想極為不同的是,文藝復興時是以人為主的「人文主義」,在服飾上也出現極端強調性別的穿著。男性強調陽剛強壯的身材,寬大鏤空的上衣搭配凸顯男性器官的蓬鬆短褲和緊身襪,顯示出倒三角形的體態。女性則用馬甲、裙撐架、束腹、臀墊和高底鞋來改變身材,凸顯女性特質;服飾則呈現方形低胸、領子硬挺高聳立、上緊下寬、腰部纖細的樣式。此時不論男、女,還流行在頸部佩戴一種叫「魯夫」(Ruff)的輪狀皺折領。

(五)巴洛克、洛可可時期 ——從繁複華麗到奢華矯飾

引領時代風潮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公有領域)
引領時代風潮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公有領域)

17世紀的歐洲文化潮流,由巴洛克風格取代了文藝復興,此時法國成為領導穿衣潮流的國家。17世紀可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時代,他的穿著打扮和行為舉止,是歐洲人競相模仿的對像。此時男性不再強調陽剛,而是反其道而行的喜愛俊帥華美的穿著,流行戴著長假髮、穿著高跟鞋。

輪狀皺折領成為過時的風格,時尚的是寬大的蕾絲領。男性仍舊維持著上衣下褲的樣式,上衣剪裁合身,褲長至膝,褲內穿著緊身襪。在上衣的領口、袖口以及褲管處都以大片的蕾絲邊做裝飾;內衣也裝飾有大量的緞帶,一件男性內衣需要用掉約100公尺長的緞帶。此外還開始流行戴手套、穿斗篷,來表現男性的瀟灑與雍容。此時的男子裝扮,可說是有史以來最為俊美的,套句現在的用語,若說之前文藝復興時期的男性是「型男」的話,巴洛克時期的男子就是「花美男」一族。

女性上衣流行緊身胸衣,領口寬至二臂,袖子寬大,有時分成數段,每段都飾有無數的蕾絲或打著花結的緞帶;裙子維持蓬鬆樣式,最外層的裙子從腰開叉向外翻,有時還用緞帶花結或釦子繫起,搭配在裏面的襯裙採用不同顏色和質料,形成層次感,十分華麗。

18世紀是個變化很大的世紀。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都發生在這個世紀。在服飾方面,法國大革命也成為西方服飾產生巨大變革的分水嶺,在大革命之前,歐洲服飾一如其它的文化領域,流行著「洛可可風格」,這是一種在巴洛克風格的基礎上加以誇張變形,使服飾更加繁複奢華的風格。

此時男性的假髮從長捲髮變為短而捲曲,後面以蝴蝶結綁住馬尾辮的造型,對襟長外套、長背心和襯衫三件式的穿法成為主流,這就是現代西裝三件式穿法的前身。馬甲、裙撐架、束腹依舊是女性服飾不可缺少的配備,只是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時的馬甲穿著在外,上面刺繡以華麗的圖案和飾品;裙撐架除了傳統的圓形以外,也流行一種從西班牙傳來的前後扁、左右寬的樣式。誇張的服飾搭配高聳的髮型,成為歷代女性外貌上最為奇特的造型之一。(未完,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