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博鰲論壇講話,提出了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等多項措施,看似都是回應美國的指控。儘管最終效果如何尚無定論,但同過去一段時間來中共官媒及官方叫囂打「貿易戰」的「強硬」態度迥然不同。

兩種聲音

在官媒叫嚷「貿易戰」,中共外交部、商務部和駐美使館紛紛表態要美國打一場「同等規模、同等程度和同等力度」的貿易戰,並「奉陪到底」的同時,中共當局內部一直有不同的聲音。

原中共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曾經擔任中國加入世貿易談判首席代表的龍永圖,日前在大陸都高端论坛上表示,不贊成「貿易戰」這個詞。

「實際上我們看一看川普(特朗普)這個行動,無非是他首先發起了一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行動,我情願用一個trade policy(貿易政策)來講。川普完全有權利這樣做,那麼我們中國當然也做了回應。」

在他看來,「貿易本身就是一個交易,就是一個妥協,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他稱自己「現在最怕的就是我們中國的,也包括外國的一些一知半解的專家」過度解讀。

龍永圖接受陸媒採訪還稱,對貿易糾紛也好,處理貿易逆差也好,最好的辦法是「表現出更加開放的態度,採取一些具體的開放市場的措施」。同習近平博鰲上宣佈的「開放措施」方向一致。

此外,中共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中國人大教授時殷弘等人也認同龍永圖的看法,為「貿易戰」的說法降溫,認為可以找到解決辦法。

近日,中國經濟學者程曉農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希望貿易戰的人儘量把「戰」誇大,恨不得馬上打起來。但國內很多人不希望中美發生衝突,說話就比較謹慎,就說「貿易摩擦」。而中共關於貿易摩擦的討論一直迴避兩個關鍵問題。

一、中共長期靠美國獲得經濟繁榮

程曉農表示,如果一個國家長期賺一個國家的錢,而不讓另一個國家賺自己的錢,貿易就會出現不平衡,出現所謂的一個國家長期巨額貿易逆差,一個國家巨額順差,美國的貿易順差大部份來自中國,而中國的貿易順差很大一部份也來自美國。

「也就是說,過去十幾年當中,中國長期靠著美國提供的這種機會在獲得經濟繁榮,這個問題就產生一個經濟上很簡單的常識。如果一個小國家,有一點順差,美國可能不在乎,但對中國這樣一個龐然大國,能夠長期這樣下去嗎?」

程曉農說:「中共經常講美國的國債,中國買了一萬多億,中國是最大債主,這樣順差長期保存下去,中國就會變成越來越大的債主。中美之間發生貿易摩擦是必然的,這個局面總要有所改觀。」

程曉農稱,問題在於「當中共希望美國用低關稅允許中國每年大量商品傾銷美國的時候,是否給予美國商品同樣的待遇,還是說,中共盡量用高關稅把外國商品擋在境外?只允許我賺錢,不允許你賺錢。這個道理北京從來不講,其實這是一個大問題」。

二:、盜竊而來的工業發展

中國的工業技術過去20多年引進外資過程中突飛猛進,大部份工業都有了比較完備的技術。程曉農表示,中國的工業技術大部份不是花專利費買來的,這個中共政府自己也知道。

程曉農說:「中共有一個說法,叫做市場換技術,就是說,中國提供巨大的市場,引誘用外國公司來中國賺錢,前提是外國公司把自己的技術轉讓給中國,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的工業技術基本就是這樣獲得的。」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鐵,中國的鐵道部當時迫使日本的川崎重工、法國的阿爾斯通、德國的西門子, 分別先提供技術,而且要讓中國的技術人員學會,之後再開始談判引進哪一家的技術。這等於是說,做不成生意也要把技術給我,雖然中共最後同3方都分別簽了一個合同,但中國卻拿到了三家的技術。據稱只有日本的沒有給全部的技術,法國給得最徹底。這樣就造就了中國的高鐵工業。」

程曉農說,「現在中國的高鐵要出口了,把從西方免費獲得的技術稍微改造一下,就宣稱是國產的了,這涉及到基本問題就是知識產權被剝奪了。」

現在工業社會企業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專利,它自己研發的技術,如果為了和一個國家做生意,就把自己的技術全部賠進去,那這個技術就是一錘子的買賣。

中共反過頭來拿到外國的技術後,再用外國的技術去打外國的市場,把外國的企業打下去,因為中國的成本低。」

程曉農說,上面這兩個問題是中共不願意多談的,所以只是在貿易摩擦,貿易戰上作文章。

中美戰略變化

龍永圖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中強調,「不應把這一次強硬的貿易措施,看成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呼籲在這個問題上要採取比較慎重的態度,不然今後就沒有做工作的餘地了,而且會使全世界感到中國對世界的威脅,特別是對美國的威脅。

對此,程曉農則表示,「貿易戰」的發生,正好是中美兩國戰略關係發生變化的時刻。

「大背景就是美國過去之所以會對中國開放市場,其中有一個隱含的說法,用克林頓使用的詞彙,就是交往(engagement) ,就是,中美雙方通過更多的交往,過程中中共通過融入國際社會的市場經濟體系,在政治制度上也相應地做調整。」

程曉農說,但這個想法已經逐漸被證明是錯誤的,失敗的,即使左翼民主黨也不得不承認過去的歷任總統選擇的政策是失敗的。因為中共沒有因為融入國際社會體系而改變任何政治上的東西。

「他們也看到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天真的,必須要放棄的。美國開放再多的市場,只是幫著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擴大,美國經濟越來越空心化。對美國來講實際上沒有甚麼好處,經濟上卻有越來越大的負面作用。」

程曉農說,實際上從特朗普上台後開始調整這個國策。過去美國對中國是不算經濟帳的,不算輸贏,虧了也認了。但特朗普上台後開始變化。中共也發現過去的策略碰壁了,這條路走不下去了。

中共不敢讓步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前景,程曉農認為在特朗普任期之內,中美兩國的貿易還會繼續談判下去,但是肯定不會談出很多美國滿意的結果,中方會用擠牙膏的方式做一些抽象的承諾,但是具體經濟利益上,中共捨不得讓步,同時也不敢讓步,因為一旦讓步中國國內經濟就會迅速惡化。

而對於中共有可能會實行的一系列開放措施,程曉農表示,「這些東西只有等開放完了才算。對美國來講有承諾比沒有承諾好,但美國更在意的是具體行動,而不是空口的承諾。 」

外商關注的問題

針對習近平談話中提到的自由貿易港話題, 程曉農則認為沒有多少國家會感興趣。

「海南要開放成為自由港也不是第一次提出來,已經提過幾次,就是沒有外商感興趣。現在外商感興趣不是到中國再尋找更大的市場,中國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沒有多少潛力的市場。哪怕把沿海所有的省份都變成所謂的自由貿易區也沒有用。」

程曉農表示,現在外商關注的是中共是否還用原來的做法逼迫外資企業無條件轉讓技術,以及外資在中國賺的錢能不能拿走。

「沒有一個外商企業公開提這個問題,因為害怕得罪了中國政府,錢就拿不走了,但沒有一個投資的不關心的,因為我借錢給你,是為了將來要還錢,不是來做慈善事業的,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到中國大筆投資,賺了錢說要撤資的時候,不讓拿錢,不讓拿外匯走,那外企還投甚麼資?」

一些外企已經開始轉移生產到其它東南亞等國家。

程曉農說:「服裝、鞋子、玩具這些廠商,勞動力密集型的容易轉。電子產品因為產業鏈比較長,中國的產業鏈已經形成,要轉走不容易,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特朗普提出來的關稅名單包含這些產業,今後如果中國不承諾降低中美貿易逆差,不承諾進一步開放, 不承諾保護知識產權和不再掠奪外資技術,那麼美國就會用懲罰性手段。」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