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對聯,作為正格來講,須符合「字數相等、句式相同、平仄相諧、詞性相對、內容相關」的基本要求。但聯苑裏有一種對聯,脫離「內容相關」這一項,上下聯各說各的,可謂風馬牛不相及。這能稱作「對聯」嗎?但正因如此,此種對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受到一定的歡迎。這即是「無情聯」。

所謂「無情聯」,上下聯內容「毫不關情」,絕不相干,此為「無情」所在;細品之下,上下聯字面又對仗嚴格,非常工整,可謂「關情」。因此,「無情」的是內容不搭,「有情」的是字性關聯。這即是「無情聯」的特點,也是它的妙處所在。由此產生的效果,上下聯或一莊一諧,或一俗一雅,奇譎難料,造成強烈的反差;而這兩種「性情」截然不同的聯語,湊在一起,卻可以和諧並存,成雙入對,品之具有一定的趣味,讓人在趣味中領略漢字的無窮奇妙。

「無情聯」之淵源

最早,在《全唐詩話》卷四中記載了溫庭筠之對,「藥名有白頭翁,溫以蒼耳子為對」,或認為是最早的無情對。

此後,宋代龔明《中吳紀聞》卷六,在記載的俏皮諧謔之語中有「雞冠花未放,狗尾葉先生」之對,並注為「嘲葉廣文」(應是有人寫來和葉姓人開玩笑的)。此聯按戲謔之意看,內容不相關,然上下句字面又相對,算一則無情對。

亦有「無情聯」起源於明代的說法。據馮夢龍《古今譚概》卷二十九「談資部,隨口對」中聯: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此聯與上聯相近。明朝李東陽任華蓋殿大學士時,人們稱他為李閣老。一次眾新進士去拜謁他,其中有言要拜見「閣下李先生」者。李東陽即見,隨之出對「庭前花始放」,請眾人屬對。眾人皆不解大學士何以出如此簡單之對,以為另藏機關,誰也未敢貿然答對。沉思猶豫之間,只聽李東陽道:「剛才不是有人對過了嗎?即是『閣下李先生』啊!」眾人皆笑而稱讚。(注1)

「閣下李先生」,李先生即李東陽。照此意上下聯內容並不關聯,而因字面相對,上下聯又「相聯」,巧妙而具有異趣。這便是「無情聯」的效果。

最負盛名的「無情聯」作者是清代名臣張之洞。在徐珂的《清稗類鈔.詼諧類》中記載了他與客屬對的「無情聯」。(注2)

一日,張之洞在陶然亭宴客會友,席間吟作無情對。客出句:

樹已半枯休縱斧

一客對曰:

蕭何三策定安劉

張之洞之對則更巧妙:

果然一點不相干

兩則對句與出句都僅字面相對,內容無干。張的對句以「果」對「樹」、「然」對「已」、「一」對「半」、「點」(動詞清點意)對「枯」、「不」對「休」、「相」對「縱」、「干」(兵器之干戈)對「斧」,字字相對,內容上卻毫不搭調。真是「果然一點不相干」!

最後,張之洞以「陶然亭」為出句,請眾客續作無情對。客有李侍郎道:「若要無情,非閣下之姓名莫屬矣。」眾人皆大笑。原來此幅對子即為:

陶然亭

張之洞

許是張之洞的這兩則「無情聯」工致且有趣味,故而流傳較廣,尤其那句「果然一點不相干」,一語道出了無情聯在內容上毫不關聯的特點,故而有些人以為無情聯為張之洞首創。其實在張之前已有之。

大致上說,無情聯是一種發源於唐宋,興盛於清末的諧謔類對聯。

品「無情聯」之趣

1、無情的「六味地黃丸」

清朝時揚州有個藥堂老闆叫陳見山,此人沒甚麼學識,但為了顯身價,花錢買了個「同知」五品官。每逢喜慶宴會,便著五品官服自得招搖,讓人很是生厭。一次在宴席上,一少年看不過去,對同席者言:「我有一聯,不知各位誰能對?」所出上聯為:

五品天青褂

旁邊另一少年應聲對道:

六味地黃丸

眾人皆掩口而笑,這位五品官頓時狼狽不堪。(注3)

「六味地黃丸」為中成藥名,與「五品天青褂」正成無情妙對,嚴絲合縫。此聯不只「無情」在意思不相干,所含的嘲弄諷刺,使那位花錢買官者的情緒由興致高昂滑落到低迷羞慚。真可謂「無情」也!

2、「楊三已死無蘇丑」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腐敗無能而慘敗,由李鴻章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此前李鴻章因戰敗受到朝廷「褫去黃馬褂」的處分,此次更因簽訂賣國條約而受到時人譴責。其時,正值京城上演《白蛇傳》。蘇昆名丑楊鳴玉為人耿直,在「水漫金山」一場中,故意對穿黃色外褂上台的鱉精打諢道:「娘娘有旨,攻打金山寺,如有退縮,定將黃馬褂剝去。」暗中諷刺了李,觀眾皆心領神會,哄堂大笑。後來,楊鳴玉因此事被害死。

有人為楊鳴玉作了一副輓聯:

楊三已死無蘇丑

李二先生是漢奸

楊鳴玉因排行第三,人稱楊三;李鴻章在家排行老二,鄉人稱之為李二。初看此聯,聯中「已死」與「先生」似不相對。但因是無情對,須從單字相對看:「楊」對「李」、「三」對「二」、「已」對「先」、「死」對「生」、「無」對「是」、「蘇」對「漢」、「丑」對「奸」,對仗是字字工穩的。

3、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

上聯出自《資治通鑒.唐紀則天順聖皇后久視元年》:「或謂狄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意為唐代名臣狄仁傑門生眾多,桃李爭芬;下聯是歐洲三個國家名。上下聯意思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從字面看卻字字對得工整:「法國」對「公門」,「荷」對「桃」,「蘭」對「李」,「比」對「爭」,「利」對「榮」,「時」對「日」,富含一種奇趣。

4、珍妃蘋果臉 瑞士葡萄牙

上聯把珍妃的臉喻為「蘋果臉」,下聯以歐洲兩國名相對。此聯饒有趣味。

5、白虹貫日 金雞納霜

上聯為成語,下聯為西藥名。

6、色難 容易

《古今譚概》載為明成祖朱棣與大學士解縉所對。(注4)

無情聯創作要點

「無情聯」在創作上常採用借對(借義相對)的手法。製聯須「字對工,意離遠」:上下聯字字相對,力求工穩;同時,兩句意思須毫不關聯,脫離得要遠。字面上對得愈工,上下聯意思相離得愈遠,愈顯「無情聯」之妙趣。

其實,此等妙趣實源自於漢字的奇妙、其多義性,「無情聯」只是一個表現的載體。而號稱「無情」的此種對聯能展現漢字的博大精深,同時又彰顯它的「有情」啊!◇

------------------------------------------------------

【注1】明代馮夢龍《古今譚概.談資部》第二十九之「隨口對」:李西涯居政府時,庶吉士進謁,有言「閣下李先生」者。公聞之,既相見,因曰:「請諸君屬一對,云『庭前花始放』。」眾疑其太易,轉思未工。各沉吟間,公曰:「何不對『閣下李先生』?」相讚而笑。

【注2】《清稗類鈔.詼諧類》之「無情對」:

張文襄早歲登第,名滿都門,詩酒讌會無虛日。一日,在陶然亭會飲,張創為無情對,對語甚夥,工力悉敵。如「樹已半枯休縱斧」,張對以「果然一點不相干」,李蓴客侍御慈銘對以「蕭何三策定安劉」。又如「欲解牢愁惟縱酒」,張對以「興對群怨不如詩」。此聯尤工,因「解」與「觀」皆為卦名,「愁」與「怨」皆從心部,最妙者則「牢」之下半為「牛」,而「群」字之下半為「羊」,更覺想入非非。最後,張以「陶然亭」三字命作無情對,李芍農侍郎文田曰:「若要無情,非閣下之姓名莫屬矣。」眾大笑,蓋「張之洞」也。

【注3】《履園叢話》之二十一「笑柄」:

陳見山,蘇州人,嘗賣藥千阜上,以此起家,開有青芝堂藥材,為揚城第一舖。得鄭侍御休園為別業,捐同知銜,居然列於諸紳商人之間。每有喜慶宴會,輒著天青褂五品補服,一日在席上,有刻薄少年云:「我有一聯曰『五品天青褂』,諸公能對否?」傍一少年應聲云:「六味地黃丸。」

【注4】明代馮夢龍《古今譚概.談資部》第二十九之「隨口對」:文皇嘗謂解學士曰:「有一書句甚難其對,曰『色難』。」解應聲曰:「容易。」文皇不悟,顧謂解曰:「既云易矣,何久不屬對?」解曰:「適已對矣。」文皇始悟,為之大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