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海航集團在業界名聲是財大氣粗,其實昔日也是走過「悶聲發大財」的低調階段。若要回顧這段距今約28年前的往事,最好的資料來源莫過於當時媒體的相關報道,包括出自於海航創辦人、海航系掌門人陳峰當時的說法。

如果以媒體曝光量來劃分的話,查詢發現,海航及陳峰最早一波媒體熱顯然是在海航正式升格為企業集團的2001年。而在此之前的1990年-2000年即屬於海航「悶聲發大財」階段。

首先借用2篇較新的報道進入主題。

官媒《海南日報》2013年11月8日的一篇文章提到,1990年5月江澤民視察海南,提出要努力發展國際旅遊。據新聞資料,當時陪同江澤民視察的瓊官包括時任海南省省長劉劍峰。

大陸財經視頻《資本人物》2007年5月18日曾訪問陳峰,據文字報道,他在節目中有一段話是:(劉省長跟我說),沒有發達的航空運輸業,無論旅遊者和投資者都很難到海南來,所以你給咱搞航空公司吧,我給你一千萬人民幣,後來我說劉省長,您不是害我嗎,一千萬人民幣連個飛機翅膀都買不了。陳峰口中的劉省長即劉劍峰。

據百度百科簡介,陳峰1990年出任海南省省長航空事務助理,主持海南航空的組建工作。另據2001年媒體一篇公開介紹,陳峰1990年7月出任海南省政府省長航空事務助理,主持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工作。

以下綜合2001年前後的新聞或相關報道。

協助省長建立海南省航空的陳峰,1990年7月受命主持的工作,即將原身為於1989年成立的海南省航空公司(海南省政府和民航總局共同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改制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採納股份制的航空企業。

1993年年初票日完成,1997年2月更名完成,1997年6月發行B股上市,1999年增發A股上市融資9億多元,自此海航不斷擴大融資管道與規模。

到了2000年,海航展開了自創辦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收購。

從2000年8月到2001年7月期間,海航通過大規模兼併重組,先後控股美蘭機場、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山西航空。海航將山西航空納入麾下,為搶佔西部市場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特別是海航依託新華航空擁有的50多條航線和北京、天津兩個基地,開始將區域性觸角向全國性延伸。

實際操盤人陳峰在完成了這一系列收購後,原本作為上市公司母公司而存在的海航集團,也於2001年正式升格為企業集團。

2002年在民航總局推動下,以三大國有民航公司為主體的行業重組中,幾乎所有的地方航空公司都被兼併 殆盡,唯獨海航因為先前的大舉收購,不但沒有被弱肉強食,還以小吃大,並且成為國航、南航、東航三大集團之後的民航業「四當家」。

陳峰居然能夠提早2年的「先見之明」,若套用當前輿論對明天系、安邦系的置評:每一次動作幾乎都是那麼精準的踩到政策節奏上,每一次有如神助般的投資把控。肖建華、吳小暉被指有時任保監會主席項俊波的幕後關係。而在民航業重組方案出台前的2000年,時任民航總局局長是劉劍峰。

據一本財經類刊物(1999年創刊,2008年停刊)在2001年8月的一篇採訪報道中,記者問:您是從民航總局出來的,而且現任民航總局局長也有海南背景。海航是不是沾了光?陳峰答:是的。記者再問:請講講您和劉劍峰局長的故事。愛講故事的陳峰也回答了。

陳峰和海航在2001年起會成為媒體報道對象,正是因為2000年陳峰能先於國內其他航空集團公司展開行動,演繹了一系列精采的並購重組大戲,海航2001年得以從一家地方性區域航空公司,轉為全國性航空公司,也讓企業集團變身金融平台的這段「傳奇故事」。

上述同篇報道中,記者就問到:海航從建立以來幾乎每件事情都做到了驚世駭俗。陳峰迴答這是實踐「三個代表」的最好代表,「用『三個代表』的每一條來衡量,我們海航都符合⋯⋯」

往事和故事都很多的海航,陳峰當年提「三個代表」可不是甚麼時間說甚麼口號而已,裏面包含了更深的官場背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