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是神經的末梢部位,距離心臟最遠,加上冬天低氣溫使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好的人就容易手腳冰冷。晚上睡覺,蓋上厚厚的被子,老半天手腳依然冰冷難以入眠。其實不用大開暖氣,只要懂得啟動人體的「暖氣開關」,便可讓手腳回溫。 這些方法不需要專業的技能可以自己做。只要用手在耳朵、胸部、腰、肚臍、手心、腳掌、背部、腳掌等穴位處摩擦,讓全身經脈氣血暢通,即可達到生熱效果。

中醫所謂的「按」需要用較大的力道壓在穴位上,會產生明確痛感,適合「實症」。而對手腳冰冷這種「虛症」,用較為緩和的「摩」的技法,即可達到調理、改善的作用。熱身靠摩擦比按壓更有效。

雖然一般人對穴位不是很了解,不過只要對照穴位圖片中的位置,用手掌大面積地摩擦,就可以發揮作用。

1. 耳朵

中醫認為,耳朵上有各器官相對應的穴位,輕力拉、提耳朵,有助於通暢全身氣血,活絡頭部、五臟六腑運作,可達到提神醒腦、促進血液循環及增強免疫力。

用兩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然後向下拉耳垂約20次至發熱。再以拇指與食指輕壓雙耳耳輪,直至微微發熱。

2. 膻中穴

耳朵下來到了心臟位置,此處有膻中穴(在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這是一個重要的穴位。經常用雙手掌按壓、摩擦胸部正中央,刺激膻中穴,能改善氣血循環不佳、手腳冰冷及虛寒等問題。

3. 腎俞穴

心臟下來到腰部,在後背脊椎兩側的腎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助激發腎元氣(人體內本就存在的先天之氣,中醫理論認為,腎臟是提供生理機能運作能量、氣血的主要器官),釋放儲存於腎臟中的能量,使氣血暢通,達到熱身溫體效果。

4. 勞宮穴

勞宮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說中指和無名指指尖中間處)。與人體心脈經絡相通,兩手掌互相摩擦可刺激勞宮穴,不僅能幫助生熱,更能促進氣血循環,使身體逐漸暖和。

5.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3指寬的位置上,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和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古人有「針灸足三里,相當於吃了一隻老母雞」的說法。經常用手掌摩擦刺激此穴,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使身體溫暖。

6. 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去趾)前1/3(屈趾時)凹陷處,是腎經的出口,也是人體接觸感應外在環境的首要部位。一旦氣溫下降,湧泉穴最早感受到。氣血虛的人,這時腳底已開始冰冷。

可以用手掌摩擦腳底以刺激湧泉穴,除了摩擦生熱,還可增加腎經經絡活動,有助人體釋放儲存在腎臟的能量、元氣,產生熱能,讓身體暖熱不冷。

給女性的叮嚀

平常工作需久坐或長時間站立的女性,又不喜歡運動,到了冬天除了要為自己進行穴位摩擦、食療溫補外,應該多伸展肢體,使血液循環流暢達到四肢末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