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昏暗燈光會使人變笨?

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在昏暗光線下會改變大腦結構,損害記憶和學習能力。提示大家,如果你選擇在辦公室開啟「昏暗燈光模式」,那麼你可能需要做一下改變。研究人員將一種名為Nile grass 大鼠放置於昏暗的光線環境中四周後發現,它們的海馬容積減少了近30%。海馬是介導學習和記憶的重要腦區,此外,它們在空間任務行為學實驗中也表現不佳。而將大鼠重新放置到明亮光線環境下四周後,其行為學表現及大腦功能均恢復至正常水平。研究發現持續暴露在昏暗光線下會導致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顯著減少,神經元之間互相聯繫的紐帶樹突棘減少。但有趣的是光線並不會直接影響海馬,而是會先作用於大腦的其它部位。其中一種可能是影響下丘腦內的一組神經元,它們可以產生一種Orexin的肽,從而影響大腦的各種功能。

研究結果發表在《Hippocampus》

斯坦福大學研發出新型癌症疫苗,可清除多種癌細胞。(Georges Gobet AFP/Getty Images)
斯坦福大學研發出新型癌症疫苗,可清除多種癌細胞。(Georges Gobet AFP/Getty Images)

2.一針癌症疫苗清除小鼠全身癌細胞

打一針,就能消除全身癌細胞?這是令人難以想像的。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讓人們看到了些許曙光。該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癌症疫苗,只需注射微量,就清除了小鼠體內所有癌細胞,成功率達97%,並且對多種癌症有效。在實驗中,受試小鼠的體內有兩個部位有淋巴癌腫瘤,研究人員將微量的疫苗注射進一個腫瘤裏。結果發現,疫苗不僅消滅了該部位的腫瘤,甚至將另一個部位的腫瘤也清除了。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乳癌小鼠體內注射疫苗後,不僅使腫瘤消失,還預防了乳癌的復發,極大地延長了小鼠的壽命。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癌症疫苗治療方法,避開了去尋找每種腫瘤特有的免疫標靶的繁瑣方式,也不需要全面激活免疫系統,或對每一位病人的免疫細胞進行單獨處理。和其它免疫療法相比,這種疫苗副作用低,成本也相對低,治療時間更是被大大縮短了。

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表明,噪音不僅僅對聽力有危害,也是心臟病的高危風險因素(Shutterstock)
研究表明,噪音不僅僅對聽力有危害,也是心臟病的高危風險因素(Shutterstock)

3.警惕:噪音導致心血管疾病

在過去的十年中,全球疾病負擔已經從傳染病轉變為包括心臟病在內的非傳染性疾病。此前重點多放在傳統心臟病危險因素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上,但在物理環境中有關風險因素的證據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噪音不僅僅對聽力有危害,也是心臟病的高危因素。近日,有研究證實了噪音導致血管功能受損的分子機制,噪音誘發應激反應,導致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和激素水平的增加,這將引發後遺症並最終導致血管損傷。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證據進一步強化了交通噪音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心臟病危險因素發展的影響,噪音與氧化應激、血管功能障礙、自主神經失衡和代謝異常密切相關。Thomas Munzel博士表示:「由於受到有害交通噪音影響的人口比例不斷增加,減少噪音的有效措施和立法對公共衛生至關重要。」

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初步報告顯示,手機輻射導致老鼠罹癌。(Shutterstock)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初步報告顯示,手機輻射導致老鼠罹癌。(Shutterstock)

4.研究:手機輻射或增加罹癌風險

美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近日公佈的初步研究報告顯示,類似手機發出的射頻輻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會導致雄性老鼠罹患一種罕見的癌症。這項由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發佈的2份報告,分別針對小鼠和大鼠進行了試驗,發現若高度暴露於射頻輻射之下,雄鼠會在心臟的神經周圍組織罹患一種腫瘤。研究還發現,高度暴露於射頻輻射下的老鼠,不論雌雄,都顯示出其心臟組織受損機率增加的模式。參與是次研究的John Bucher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試驗老鼠所暴露的射頻輻射的強度和時間,比人在手機重度使用下暴露的強度要大很多,所以試驗結果不能簡單類推到手機使用對人體的危害。但他強調說,在試驗的老鼠體內發現的腫瘤,與此前一些研究中重度手機使用者罹患的腫瘤非常類似。

研究結果發表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