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的對句雅好,不只在中原地區流行,也流傳到了鄰國。

北宋元祐(宋哲宗趙煦的年號)年間,宋朝與遼國交好,使節之間往來亦常以談詩論文相娛樂。蘇東坡曾擔任與遼國通好的使臣。遼國使臣久聞蘇軾大名,有心難為這位大學士。某日,遼使告之蘇軾,遼國有一句:「三光日月星」,舉國無人能對。因以之請蘇東坡對句。「三光」出自《莊子•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又見於漢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但如直接對以「三形高下平」是不行的。因為「平」與「星」都是平聲。且對句中,如出句有數字、顏色、動物等名詞時,都不允許重複。

東坡聞之說:「我能對,但我不想馬上回答,只想替你們留點面子。其實『四詩風雅頌』就是天生的對句。」遼使聽了不由得不佩服。「四詩」與《詩經》有關;一說是《詩經》中的四體:《風》、《大雅》、《小雅》、《頌》。

蘇軾接著說:「四德元亨利」。「四德」是指《易經》「乾」卦的元、亨、利、貞。遼使一聽,以為東坡把「貞」字漏了。東坡說:「你以為我忘了?我們兩朝是兄弟之邦,你既是外臣,也需要懂得禮節,這是仁宗的名諱。」原來宋仁宗名趙禎,「禎」與「貞」同音,古代禮節須避皇帝名諱。遼使亦無辭可辯。

蘇軾接著又說:「六脈寸關尺」。遼使一聽大驚,沒想到蘇軾連這麼絕的對子都能想得出來。「六脈」是中醫切脈的六個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關、尺三脈,合稱六脈。遼使說:「剛才的『四德元亨利』畢竟少了一個字,請大學士另想一句吧。」這時剛好雷雨大作,蘇軾笑云:「『一陣風雷雨』即景可乎?」遼使大敬服,盡歡而罷。

明朝書法家、文人祝枝山《猥談》中記載,明孝宗弘治年間,夷使入朝,以一對偶語請館伴(古代陪同外族賓客或使臣的官員)對,曰:「朝無相,邊無將,玉帛相將。」使臣諷刺明朝朝中無能人,最好拿出「玉帛」來修好。「玉帛」一詞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古代諸侯會盟執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館伴不能對,遂向大文人李西涯求教,李西涯對曰:「天難度,地難量,乾坤度量。」夷使悅服。須說明的是「相」、「將」二字在《平水韻》中屬可平可仄的字。所以這個對句的平仄沒有問題。

東坡與子由(蘇轍)夜雨連床,子由曰:「嘗見鬻術(算命)者云:『課演六爻,內卦三爻,外卦三爻。』思之不能成對。」東坡亦思之既久,無法對出。一日坡見戲場舞棒花者頓有所悟,云:「棒長八尺,隨身四尺,離身四尺。」與子由曰:「此語正可還前日枕上之對也。」所謂「六爻」,是指《易經》卦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畫,下三爻稱「內卦」,上三爻稱「外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真沒有對不出來的句子。就以此對句,筆者認為除蘇軾的對句,還有其它對句,如「釘長兩寸,入門一寸,離門一寸。」等等。

現在很多人都是快考試了才趕著復習功課,因此稱之為「抱佛腳」。據北宋的劉攽《中山詩話》記載,王安石喜歡說一些諺語和詼諧的話。一日,與客談論佛門中事,遂有心向佛,因曰:「投老(到老了)欲依僧。」客人回答:「急則抱佛腳。」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詩。」客曰:「急則抱佛腳是俗諺。」若將出句的『投』字,對句的『腳』字去掉,「老欲依僧」對「急則抱佛」;或「老欲依僧是古詩」對「急則抱佛是俗諺」都成對句也。

北宋大學士馮京不僅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均中榜首),而且為官數十年,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馮京小時家貧,讀書於灒山僧舍。僧人養了一隻狗,馮京與共學者烹食之。僧人向縣令告狀,縣令看他們是讀書人,就要他們作《偷狗賦》一篇,寫得好就不追究,寫不好就要受罰。馮京援筆立就。文中有一對句云:「團飯引來,喜掉續貂之尾;索綯牽去,驚回顧兔之頭。」縣令擊節讚歎盡釋之。第二年,馮京連中三元。

馮京寫的《偷狗賦》筆者無緣全文覽讀,但就此對句來看,確實精妙絕倫。出句的「團飯」本義是指把飯捏成一團來餵食家禽鳥獸等,句中用「團飯」表示誘餌(估計是骨頭之類的東西)。「續貂」一詞出自《晉書•趙王倫傳》,講的是晉朝趙王司馬倫擅專朝政,封爵封官極濫,冠飾所用貂尾不足,至以狗尾代充,時人諺曰:「貂不足,狗尾續。」後因以「狗尾續貂」、「續貂」來形容朝廷封爵封官之濫授;或比喻濫竽充數的官吏。大意是:我們用誘餌把狗引來,高高興興把狗吃了,但我們吃掉的是濫竽充數的東西(暗示寺廟內不能養狗)。句中「顧兔」也作「顧菟」,古代神話傳說月中陰精積成而生成玉兔,後因以為月的別名。出自《楚辭•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月亮裏面放了隻兔子,對月亮有甚麼好處?)」馮京借用《楚辭•天問》的句子暗示:寺廟中養一隻狗真是不倫不類,我們只好用索綯(繩索)牽了去,把它殺了吃掉。這一對句還有一妙處,是把做案經過都交代清楚了。

一句話中包含這麼多意思,確實是才思敏捷,無怪乎能三元及第了。

《邱瓊山逸事》記載,明朝文淵閣大學士邱浚少年家貧,從師於一官宦家中私塾。時值大雨,邱浚坐席當瓦穴漏滴之下,乘宦兒(同學中官宦之家的孩子)不在,將坐席與之對調。宦兒訴此事於私塾老師,老師說:「我出個對子,能對上的就算有理。」因曰:「點雨滴肩頭。」邱浚應曰:「片雲生足下。」師稱善。宦兒愧不能對,哭告其父。父怒,召邱浚試以對曰:「孰謂犬能欺得虎?」邱浚對曰:「安知魚不化為龍!」宦知其非常人,好語遣之。
清朝褚人獲《堅瓠集》記載,明朝大學士李東陽四歲就會寫字。六歲時,與另一位出名的神童程敏政被英宗皇帝召見,過宮門時,因門檻太高過不去,英宗笑曰:「書生腳短。」李東陽應聲曰:「天子門高。」當時英宗皇帝賜給兩位神童的御饈中有蟹,皇上曰:「螃蟹一身甲胄。」程敏政對曰:「鳳凰遍體文章」李東陽對曰:「蜘蛛滿腹經綸」帝又出對曰:「鵬翅高飛,壓風雲乎萬里。」程曰:「鼇頭獨佔,依日月於九霄。」李曰:「龍顏端拱,位天地之兩間。」帝大悅,曰:「此安排,他日一個宰相,一個翰林也。」其中的「端拱」為讚頌皇上之辭,大意指帝王莊嚴臨朝,清簡為政。「文章」為一語雙關,亦指美麗錯雜的色彩或花紋。「經綸」也是一語雙關,形容人飽學有處理國家大事的才能。「兩間」即天地之間;亦指人間。出自韓愈《原人》:「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謂之人。」六歲小童有此文采,實屬罕見。◇

(未完,下周四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