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來臨之前,天氣依然寒冷,但醫院人潮卻比平常更加火熱,許多近來回診的病人,血糖、血壓、血脂等紛紛失控,也有許多民眾在此時被診斷出患有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 

一位38歲的上班族吳小姐,最近常感到頭暈疲勞與手腳痠麻,一開始以為只是天氣變冷和工作太勞累造成,但是補眠後卻感覺越睡越累,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至醫院檢查是否為內分泌失調。

經抽血檢驗,空腹血糖已達糖尿病標準,三酸甘油脂是正常值的4倍以上。經醫生問診得知,最近她因天氣轉涼且陰雨連綿,加上平日工作忙碌時常加班,下班後就待在家不想出門,一星期幾乎每天都食用方便料理又可熱身的火鍋,所以抽血檢驗出的指數才會變得如此異常。 

冬天小心三高容易上身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生張鈞鎧表示,當人體的血糖與血脂過高時,容易使得血管狹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身體容易疲倦,四肢循環不良,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腦部與心臟缺氧。因此民眾平日要多注意三高的問題,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要特別小心三高上身。 

冬天好享瘦的三大訣竅 

為了讓民眾能過一個健康的暖冬,在此張鈞鎧特別提出冬天好享瘦的3大訣竅,不僅讓體重能有效被控制,而且三高不失控。 

1.小心冬天的飲食大敵——火鍋

火鍋是冬天最受歡迎的美食,既美味又方便,只要水一燒開,把食材全放下鍋就行了,但是在方便之餘,經常會忽略火鍋裏隱藏的許多陷阱。

經過食材烹煮後的清湯會變成濃湯,雖然喝起來美味,卻是高鈉、高油脂、高普林。攝取過多鈉,容易造成身體水份淤積而產生水腫;吃太鹹、太多鈉,也容易造成血壓高;高普林的食物煮出來的湯頭雖然營養,卻是痛風發作的主要成因。

沾醬佐料也是常被忽略的熱量來源,常使用的沙茶醬或芝麻醬都是以油脂與醣類為主要組成,熱量都非常高,若再搭配醬油、麻油、麻油、砂糖等調味料,熱量更是加倍,無形中攝取了更多熱量,造成身體的負擔。以下提出4個吃火鍋應注意的事項:

(1)湯底選用清湯,利用蔬菜、水果或海帶,搭配小排或雞肉去皮熬煮,儘量不喝煮過其它食材的湯。 

(2)精選食材,挑選瘦肉片、青菜、菇類、豆腐,避免加工餃類與內臟。 

(3)火鍋時常會搭配的麵條、冬粉、粟米、薯仔、芋頭、南瓜、淮山等都屬於醣類,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一餐總量不超過1碗。 

(4)儘可能享用食材原味,減少沾料使用,如需要醬料可考慮薄鹽醬油與蘿蔔泥,以減少身體的負擔。 

2.要瘦就要動 人人做得到

冬天不只氣溫低,更時常下雨,又濕、又冷的天氣怎麼出門運動?其實在家也能運動,只要根據年紀與體能狀況,從最簡單的原地踏步開始,而老人家可扶著桌邊或牆壁避免跌倒;心肺功能較好者可配合起立蹲下或開合跳,提高熱量消耗;年紀輕一點的人可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與肌肉強化運動,使肌肉量增加,以提高冬天的身體基礎代謝率,讓休息時也能消耗熱量。運動的頻率一星期至少要5次,如果能天天運動更好,一天至少運動30分鐘。 

3.有效管理體重與三高

有些民眾會利用減重藥物來瘦身,透過此方式抑制食慾,而達到體重管理的效果,但並不是人人皆適用,所以必須經由專科醫生評估才可處方。另外,現今糖尿病治療也有十分卓越的發展,許多新一代的降血糖藥物具有輔助減重的效果,若是有糖尿病與體重困擾者,可與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生討論更好的藥物選擇,以控制血糖兼顧體重。 

與三高有關的慢性病以往被認為是老年病,但現今肥胖人口增加,越來越多人在年輕時就發病,建議一般民眾40歲以上即須檢測血壓、血糖與血脂,若有以下情形:身體質量指數≧24kg/m2、腰圍男/女≧90/80cm、三高家族病史,則應更早進行相關篩檢。一旦發現有異常,應及早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接受全方位照護團隊(醫生、衛教師與營養師)諮詢,以提供生活型態調整之個人化建議。◇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