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 臘八

今天是黃曆臘月八日,又稱臘日、臘八。臘日、臘八到底是中國傳統還是佛教文化形成的民俗呢?

南北朝  臘日逐疫

佛教在中國興盛的南北朝時代,中國「臘日」和佛教「臘八」的習俗不同。不過,兩種習俗的日期已經合一。

依據南朝・梁(公元502年—557年)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紀錄:「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繫細腰鼓,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

也就是說在南北朝時就傳說的「臘日」習俗,重在驅除疾疫迎接新春。古人於臘日前一天,臘鼓鳴告訴村眾春天來了!村人們就繫起腰鼓、戴上胡公面具、作金剛力士,把瘟疫趕走。中國河南濮陽和湖南新化一帶還有臘月擊鼓驅疫的古俗。

佛教中的「臘八」,主要是在十二月八日舉行浴佛法會,並且施粥祝頌紀念佛陀在這一天證得正果。這一天所吃的粥,就是後人熟知的「臘八粥」。

古人常在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以趕走不祥的疫鬼,祈求平安。清 黃鉞 畫龢豐協象 冊〈太平臘鼓〉(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人常在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以趕走不祥的疫鬼,祈求平安。清 黃鉞 畫龢豐協象 冊〈太平臘鼓〉(國立故宮博物院)

三代  孟冬臘先祖五祀

往前看中國有關「臘」的文獻紀錄,《禮記》〈月令篇〉中記載「孟冬臘先祖五祀」,也就是說,中國文化中在周代就有「臘月祭祀」先祖和天地神靈的禮儀,約當在冬至過後舉行,感謝天神地靈、先祖福佑賜予「有年」豐收。《禮記》還記載夏、商、周各朝都舉行臘祭,各有名稱:「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

由此看來,「臘日」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要早於佛教傳入中土。在中國詩文中,清代之前各朝臘祭的記事詩也都用「臘日」而不用「臘八」。

到了後來有清一代,詩人有以「臘八」入詩的,可能是受到清代宮中很重視臘八盛典、隆重供佛施粥的影響之故。這也側證了中國的「臘日」和佛教的「臘八」浴佛法會和施粥紀念的源流不同、作法不同。

臘日祭灶神過年登場

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並記載:「(臘)其日,並以豚酒祭灶神」。可見,臘月八日的祭祀風俗,在南北朝時還和「祭灶神」合一。同時,傳統社會的中國新年,各種民俗中的過年行事,就從這一天登場了。「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的民謠,傳唱著從臘月八日開始一連串的過年風俗。

唐太宗 勅停臘日

雖然臘八畋獵以祭祀,行之有名。唐太宗胸懷慈悲「勅停臘日」,下詔對動物僅行三驅之禮禁止獵殺,而以宮中所得進獻勞饗軍士。事見《唐會要》記載。

臘日、臘八,傳記了人間溝通天地、溝通神佛的誠心、慈悲之心。過年,謝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