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英國國家檔案館近日曝光的最新解密文件,披露了當年中共27軍執行清場任務的詳情。法新社在閱讀了這份解密文件後,於12月23日(也就是今天)提供了更多令人頭皮發麻的內容。

法新社報道說,這份解密的電報發出的時間是「六四」的第二天,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艾倫・唐納德發給英國政府的這份電報,裏面描述了一種噩夢一般的場景。當時一名中共國務院的內部人士估計,最少有超過一萬名的平民死亡,而且還講述了清場中的一些殘酷細節。

另外這份電報中也提到了這場屠殺在中共軍隊的內部引發了緊張關係,中共政府內部也有人認為內戰一觸即發。

電報是引述一名中共國務院成員的消息的,不過電報上把這個有關消息人士的身份的段落給塗黑了,據說這個人現在仍然是在中共國務院裏邊,所以現在還不能公開他的身份。唐納德在電報中說,這名中方成員以前提供的消息,都已經證實是準確的。

法新社報道,執行「暴行」的是山西第27軍,當中有60%是低學歷的人。說到這一點呢,我想起我的一個初中姓劉的同學,我就不說他的名字了。他在初中畢業後,一是因為家裏條件差,二是學習成績一般,所以就去當了兵。

那個時候我還在繼續上學了,我跟他的關係還算不錯,所以他就給我寫信聯繫,那個時候還不像現在通訊這麼先進,大多數還是用筆寫的。他在信中告訴我,說是在山西的忻州當兵,而且他「六四」的時候也去了北京,他說是「平息暴亂」。當然我們知道他說的「平息暴亂」,這是中共告訴他們的說法。我的這位同學沒說他具體幹了甚麼,只告訴我說軍隊給每個去北京的「參加平暴」的士兵發了一隻手錶。

我們繼續說法新社報道的解密內容。解密文件中說27軍的指揮官是楊振華。這個楊振華是誰呢?他是楊尚昆的侄子,也就是楊白冰的兒子。楊尚昆當時是中共軍委副主席,據說當時楊尚昆是不肯簽署開槍命令的,他堅持要鄧小平先簽字,後來鄧小平簽了字,楊尚昆才不得不簽字。

這些內容,中共已故大將羅瑞卿之子羅宇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過明確的介紹,羅宇那個時候是中共總參謀部的一個師級軍官,也正是親眼目睹了中共的殘酷與狡詐,羅宇才對中共的黑暗心生厭惡,最終與中共分道揚鑣,逃到了自由世界。

我們知道中共為了撇清江澤民、李鵬與六四的關係,早前曾製作了一張六四光碟,裏面說下達「六四」鎮壓的是楊白冰。楊白冰是甚麼情況呢?楊白冰是楊尚昆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六四」當時任中共總政治部主任。

中共退休軍醫蔣彥永曾就平反「六四」一事走訪過楊尚昆,楊尚昆說六四事件是中共歷史上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將來一定會得到糾正的。他說楊白冰是「六四」鎮壓的執行者,但畢竟他不是罪魁禍首,是中共和江澤民的政治需要,有人必須來揹這個「六四」的黑鍋。其實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當時楊白冰僅僅是政治部主任,他哪有權力擅自簽署清場開槍的重大命令呢?

我們還是繼續說法新社披露出來的內容。這份解密的電報中說,「27軍的坦克向人群開槍,隨後直接去碾壓」,「而軍隊抵達廣場時,現場學生一度以為他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撤離廣場,但五分鐘之後,坦克車就開火了。」

早前披露的美國白宮機密檔案中描述,當時中共的裝甲車在廣場是直接碾壓人群,見人就殺,因為27軍接收到指令:「不可以讓任何人逃走、也不可以讓任何人生存。」

那麼艾倫・唐納德這份電報體的文件中,還披露了更駭人聽聞的消息,中共的坦克車不僅是多次碾壓人群,而且要把屍體碾成肉泥,然後用推土機再把這些殘骸鏟起來,焚燒後沖入下水道。有四名受傷的女學生,向那些殺人的士兵哀求放她們一條生路,但仍然被士兵用刺刀刺死。

另外有大約一千名廣場上的倖存者,他們被告知可以從正義路離開,可是又遭到了埋伏在路旁的機關槍的掃射。這份電報還提到,有準備提供救助的軍隊救護車也遭到了槍擊,文件中描述一輛中日醫院的救護車被炸成了碎片。

法新社報道,根據這份文件,中共的這場鎮壓屠殺行動,在軍隊的內部引發了緊張關係。文件中披露,有裝甲車追上一些掉隊的瀋陽軍區士兵,直接從他們的身上碾了過去,一名27軍的士兵因為立場動搖,被自己的戰友給開槍打死了。北京軍區的指揮官因此一度拒絕向執行鎮壓的27軍士兵提供食品和軍營住宿。

這份解密文件中表示,當時中共政府內有人認為內戰已經一觸即發。唐納德在電報的最後總結說:「那夜的平民死亡人數少說也有一萬。」

我們知道,早前香港《壹週刊》在美國白宮披露的機密檔案中發現,美國從中方戒嚴部隊線人那裏得到報告,說中共的內部文件提到,在天安門及長安街,有8,726人被殺,在其它地區有1,728人被殺,兩者加在一起是10,454人,受傷的人數是28,796人。

這樣看來,現在已經有兩個相對獨立的信息來源提供了相同的數字。

大紀元新聞看點製作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