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哪怕是個不起眼的小鎮,在街邊都可能發現外國餐館。其中中餐館自然當仁不讓,其它國家餐館也紛至沓來,印度餐館、意大利餐館、日本壽司店、越南米粉店……不過這些美味菜餚走出國門後,在當地「入鄉隨俗」,被改得面目皆非,甚至連原創人都認不出來。 蘇明明綜合報道

這還是「左宗棠雞」嗎?

據BBC報道,被改得最徹底的,要屬中國菜「左宗棠雞」了,因為在原創地,根本找不到這道美食。

在美、加等國各大城市的中餐館中,「左宗棠雞」都非常受歡迎。不過這道酥脆炸雞塊勾上糖芡汁做成的所謂「中國傳統美食」,號稱起源地的中國湖南,卻根本沒人聽說過。不但在湖南,在中國大陸任何地方的人,也都沒聽說過這道菜,而且這道菜的口味與正宗湖南菜毫不相關。

最初發明「左宗棠雞」的,是湖南籍廚師彭長貴。1949年後他去了台灣,發明了這道菜,但其口味是酸味多於甜味。紐約餐館經營者到台北品嚐到這道菜後,將其帶到美國。

為迎合美國人口味,這道菜不斷變化,從最初適合湖南人的偏酸口味,逐漸演變成更適合美國人的偏甜與黏稠口味。

2014年紀錄片《尋找左宗棠》探尋了這道菜的起源,當把目前流行的「左宗棠雞」照片展示給時年96歲的彭長貴時,他嘴裏嘟囔著說:「簡直瞎胡鬧!」

炒麵三文治是中國菜?

另一道變種的中國菜炒麵三文治也經歷同樣故事。這道菜是用兩片麵包中間夾上澆深色醬汁的炒麵做成的。從20世紀中期開始,麻省Fall River地區的中餐館就開始流行這道能提供足夠熱量的廉價午餐。相傳這道菜起源於向美國輸出大量移民的中國粵西地區。

這道菜經過演變後,麵包中間夾的不僅是炒麵,還有炒雜碎,就是用豆芽、肉絲和各種蔬菜為原料爆炒,然後澆上濃汁做成。美國炒雜碎是用通心粉、牛肉末和各色蔬菜做成,新英格蘭地區有很多教堂把這道菜當做晚餐。

咖哩雞塊不是印度菜 

英國美食評論家認為,印度咖哩雞塊並不起源於印度。
英國美食評論家認為,印度咖哩雞塊並不起源於印度。

人們普遍認為,咖哩雞塊是道印度菜,但實際上它可能起源於英國。Mark Hay在美食網站「Roads and Kingdoms」發表一篇專題文章,詳細講述了咖哩雞塊的英國起源。

你吃的是意大利薄餅嗎?

美國人喜歡吃的美式薄餅,已經完全不像意大利本土的薄餅。
美國人喜歡吃的美式薄餅,已經完全不像意大利本土的薄餅。

19世紀意大利人移民美國時,薄餅開始在美國出現,不過那時的薄餅只是用於充飢的麵包餅。

經過不斷演化,如今薄餅已變成麵餅酥脆、用各類蔬果肉類覆蓋其上,然後撒上易融芝士烤製而成的食品,並成為意大利美食象徵。但是,這和意大利本土薄餅已經大相逕庭。

後來學術界專門用「薄餅效應」一詞,來描述這樣一種現象:當一種事物離開原產地後,發生徹頭徹尾變化,並已成為當地文化的重要部份;當這種事物回到原產地時,反倒讓當地人困惑不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