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KIC 8462852(又名泰比星)自從2015年10月首次被發現亮度突然變暗後持續引起人們的關注。天文學家們一直在猜測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從那時起,各種解釋層出不窮,包括大型小行星、大的星球、碎片盤或者外星人建造的巨型結構。 

泰比星編號為KIC 8462852,是一顆遠比太陽巨大和熾熱的恆星,離地球約1,480光年,位於天鵝座和天琴座星座之間。 

泰比星變暗是塵雲的圍繞

對於泰比星變暗,科學家們做了很多研究試圖解釋這一現象。最近,一個由國際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將研究結果刊登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他們認為泰比星長期變暗的模式是不均勻的塵雲在這顆恆星周圍活動的結果。 

據天文新聞網站「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報道,來自歐美的科學家團隊在2016年1月至12月查閱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雨燕衛星(Swift Gamma-Ray Burst Mission全稱為伽瑪暴快速反應探測器,是美國太空總署2004年發射的一顆專門用於觀測伽瑪射線暴的天文衛星)蒐集到的數據。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天體發出的紅外線。雨燕衛星可以進行X射線和紫外線的觀測。

然後將其與在比利時AstroLAB IRIS天文台的68厘米(27英吋)反射望遠鏡在同一時期收集的可見光進行比較。

科學家發現KIC 8462852 星光在紅外波段中比在紫外波段中更暗,因此他們得出結論,在KIC 8462852前穿梭的物體直徑不會超過數微米,因為任何更大的物體都會造成相同程度的變暗。 

這一發現與泰比星首次神秘變暗後冒出的眾多理論相悖,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家孟奐在NASA 的新聞稿中說﹕「這實際上排除了外星人巨型結構的理論,因為這無法解釋變暗依賴於波長的現象。相反,我們猜測有一團塵埃雲,在大約700天周期的軌道上圍繞著那顆星。」

基於在紫外波段下變暗強烈,研究團隊還得出結論,阻擋光線的顆粒必須大於星際塵埃。否則來自KIC 8462852的太陽風造成的壓力會將這些小顆粒吹入太空中。灰塵顆粒的環形盤不僅能夠保持在軌道上,還可以解釋星光亮度的不均勻變化。 

雖然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所在的位置不能再觀測到泰比星(現在正在執行K2任務),但是下一代望遠鏡預計會在它離開的地方繼續觀測。包括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廣域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和地面觀測台,如極大望遠鏡陣列(VLT)。◇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