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深則厲,淺則揭。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

濟盈不濡〈車丸〉,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

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匏有苦葉〉這首詩,《毛傳》認為主要是講:「刺衛宣公也,公與夫人並為淫亂。」據《左傳.桓公十六年》記載[1],衛宣公與其父親衛莊公的妾夷姜私通,生下兒子急子;衛宣公上位後,立夷姜為夫人(因為是上烝父妾,所以無法明媒正娶),並讓右公子教導急子,立急子為太子。太子到20歲後,右公子給太子說合娶齊國的女子姜氏為妻,還沒成婚時,衛宣公看到兒媳婦很美,把兒媳婦搶去當如夫人(後來扶正,故名為宣姜),為兒子另娶其他女子。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而衛宣公後來為了改立太子,甚至還派人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春秋時期像衛宣公這種公然不把周禮當回事的諸侯國君還不止一個。

個人淺見,〈匏有苦葉〉並不是針對衛宣公一個人寫的,因為本詩每一章的內涵都不止是在講衛宣公的那點事情。而且衛宣公上烝夷姜下納宣姜之事,根本與婚姻六禮沾不上邊(已經不是正常人的行為),與本詩中教導的婚姻及時更扯不上半點關係。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匏瓜葉子變苦的時候(八月中旬前後),因為河水也開始上漲,所以到渡口乘船或直接過河都須要涉水較深。水深達到腰部大帶處稱為厲,水淺處則可以撩起上衣涉水。

本詩的第一章教給我們很多生活中的常識,而且這些常識還必須告訴給自己的孩子知道。匏瓜的葉子剛長出來的時候,是可以採摘來做菜羹吃的。但到了夏曆八月份以後,它的葉子開始變硬變苦,就不能吃了。從仲秋八月開始,就要告訴未成年的孩子們不要到河邊去玩耍;包括不要去渡口附近,孩子們都喜歡看熱鬧,通常會去渡口處玩耍。這會發生危險,所以須要告誡孩子們千萬注意。

已經成年(20歲左右)的孩子也要提醒他們,八月中旬過後,河水開始上漲。如果附近的小河平時可以涉水過河的,現在須要注意了;如果涉水時還沒有到河中央,水就已經淹過腰帶了,那麼這時就不要強行過河,要退回來,等有渡船了再過河。

另外一點,八月中旬為陰陽交會之月,家裏有孩子達到婚姻年齡的,從這個月開始可以行納采、問名之禮。孔穎達《毛詩正義》:「此匏葉苦,渡處深,謂當八月之中時,陰陽交會之月,可為昏禮之始,行納采、問名之禮也。行納采之法如過水,深則厲,淺則揭,各隨深淺之宜,以興男女相配。」

孔穎達認為「深則厲,淺則揭」,還有男女婚姻須門當戶對的意謂在內,包括納采、問名之禮的豐儉,也要根據各自家裏的條件去置辦。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 濟盈不濡〈車丸〉,雉鳴求其牡。

通常八月中旬之後,從渡口處可以看到河水都滿盈了,此時雌雉也開始鳴叫。可是,本應該滿盈的河水卻出現最深處還漫不過車轅,雌雉這種飛禽的鳴叫,是為了吸引公的走獸[2]。

「濟盈不濡〈車丸〉」,河水最深處本來至少要超過腰帶之上的,現在卻連車轅之上(大腿中部以上)都沒有浸濕,說明出現大旱了。而出現乾旱的原因之一,是諸侯國的國君或夫人發生邪淫亂倫的事情。本詩用「雉鳴求其牡」來比喻。

據《左傳.桓公五年》:「秋,大雩,書,不時也。」這是說,秋季,為求雨而舉行大雩(音魚)祭。孔子的《春秋》記載這件事,是由於這不是按時的祭祀。《公羊傳.桓公五年》:「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從正史的記載我們也知道,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魯國發生大旱,並因此而舉行祈雨的祭祀。而魯國大旱的原因,是魯桓公的夫人文姜在沒出嫁前就與其同父異母的兄長齊襄公亂倫,此旱災是文姜帶來的。而且魯桓公後來在齊國被殺害,文姜也是罪魁禍首之一[3]。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旭日東昇之時,大雁在鳴叫(言外之意,婚姻六禮中的納采、問名、納吉都選在早晨舉行,並以雁為禮物。)士以上的官員(包括天子)舉行婚姻之禮中的「請期」禮時,必須在地面及河冰還沒有融化之前舉行(正月中旬之前)。

主要強調婚姻及時的重要性,如果婚姻六禮不依照規定的時間舉行,或社會道德敗壞,淫亂的事情在社會上經常出現,也會出現乾旱的災害。此章把造成國家乾旱的另一個原因說了出來。讀者可以去參看〈摽有梅〉,就會明白為甚麼古代朝廷對老百姓的婚姻及時與否看得那麼重要了。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船夫的兒子招呼要過河的人們上船,大家都在涉水上船,只有我沒上。大家都在涉水上渡船,只有我還在岸邊沒動,因為我要等我的友人。

此章的意思很隱晦,甚至是「人涉卬否」都變成了一句成語,它的意思是「我自有主張,不隨便附和別人。」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說明白,為甚麼本詩的作者不上船,而是要在岸邊等待自己的朋友。

其實,我們看第二章的「濟盈不濡〈車丸〉」就能明白為甚麼本詩的作者站在岸邊沒上船,因為出現乾旱,整個河最深處還沒有超過車轅,或者說還沒超過正常個頭成人的大腿中部,古人上衣的最下端。這時候越多人上船,那船越走不了,因為船絕對擱淺。船上本來就有一位船夫和他的兒子,渡船的底部已經很接近河床了。這時候多上去一個人,船底就下降一點,等岸邊的人都上船了,船底就死死壓在河床上,船夫把竹竿撐斷了船也動不了。

那作者為甚麼說要等待朋友呢,因為這時候完全可以涉水過河。可是一個人過河還是有可能發生危險。如過河時不小心滑倒,這時一個人在河的中央,無人救援或幫助,還是會有問題。所以兩個人相互幫助地過河,安全係數就很高,出現危險的機率就很小(前提是水位最深處只到大腿的中部,如果水位已經超過腰帶,那就不允許涉水過河了,兩個人也不允許[4]。)

或許您會問,為甚麼一定要等待自己的友人呢?因為從本詩的描寫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國家出現大旱,要麼是諸侯國君或夫人出現淫亂之事,要麼是官員及百姓的婚姻失時不依禮而行,要麼二者兼有之;也就是整個社會的道德品質已經下滑了。這時跟陌生人一起過河,出現狀況時對方不一定會救援,也有可能會丟下自己單獨過河。其次,還有可能出現謀財害命的事情。所以,為了安全,為了不讓道德敗壞的人有作案及造業的機會,等待友人一起過河是最佳選擇。

這麼一講解,我們都看出來了,本詩作者給讀者或古代的學生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兩千多年來,肯定有很多古人看出其中的奧秘,因為道理說出來非常的簡單。可是,那些為《詩經》寫註釋、賞析並流傳至今的作者為甚麼一個都沒看出來呢?不是筆者有多聰明或文學水平有多高,是因為我將《詩經》當成了中華神傳文化的一部份,我在讀《詩經》詩篇及寫這一系列賞析文章時,都是帶著一顆崇敬的心。當神的點化讓我明白詩篇中的奧秘、讓我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經常感激的落淚。

〈匏有苦葉〉說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小常識。這首詩還說明了一個國家出現乾旱的主要原因是甚麼,我們從《春秋三傳》及《史記》中都能找到事例與之對應及驗證。

其實,從近代所發生的事情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驗證的事例。如2001、2003年中國大陸出現了大面積的乾旱災害,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共的黨魁江澤民造成的。江澤民與多名可以當他的女兒或孫女的女子通姦淫亂,其黨羽周永康、薄熙來等也不甘示弱,帶頭穢亂官場,並迫害良善。致使社會道德水平一日千里的往下滑;買官賣官、包二奶等成了當時官場的半公開現象。

中國社會要恢復傳統文化,提高人們的道德品質,才能使老百姓過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附註1] 
《左傳.桓公十六年》:「初,衛宣公烝於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為之娶於齊,而美,公取之,生壽及朔,屬壽於左公子。」之所以稱為「夷姜」,指她是衛莊姜的隨嫁女子,庶出,隨嫁過去的時候年紀還小,後來被衛莊公看中當妾。

[附註2] 
《尚書.周書.牧誓》說的「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是甚麼意思?「牝雞」不是正常的母雞,正常母雞應為「雌雞」。連雌雞都不是的「牝雞」,卻要代替雄雞報曉,妲己也!她既不是王后也不是妃子,卻干預朝政,故加速殷商滅亡。

[附註3] 
《左傳.桓公十八年》:「公(魯桓公)會齊侯(齊襄公)於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公元前694年)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於車。」這是說文姜與魯桓公去齊國,文姜又與齊襄公亂倫。被魯桓公發現,文姜不僅不悔改,還與齊襄公一起策劃殺害了魯桓公。

[附註4] 
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的長江以北地區,會游泳的人很少。第一是古代沒有像現代這麼普及學習游泳,中小城市都有游泳館可以習練,並且有教練,有救生員。古代只要是士官及有點身份地位的庶人家庭,人們在光天化日之下是絕對不允許打赤膊的,會被認為犯非禮,傷風敗俗。只有農夫在炎熱的天氣下田幹活,才有可能打赤膊。天子及諸侯國君去籍田幹活,都有專門的禮服,更不允許打赤膊。所以只有船夫及舟子才有機會學習游泳。

會游泳的人都知道,學游泳首先要學習用嘴巴呼吸,而不能用鼻子。不會游泳的人在齊腰深的水中涉水過河,如果不小心一腳踏空,緊急時用鼻子吸入大量的水,也是會有生命危險的,有人在旁邊救援都不一定管用。甚至溺水之人可能會緊抱旁邊的人把他也拖倒在水中,使兩人都出現危險。所以本詩中所說的一些生活小常識,對古人是相當有用的。河水只要超過腰帶之上(深則厲,厲即屬於深涉,有危險),就不要輕易涉水過河,兩個人也不允許。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